本文为飞云子原创作品
编辑 / 飞云子
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安庆府有位老人,一生奔波劳作,勤俭持家。心甘情愿地为儿孙辈做牛做马,积攒下偌大的一副家产。
正所谓春去秋来,日暮途穷,老人已是油尽灯枯。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交代身后之事。
“我死了以后,你们准备怎样为我办理后事?”老人若有所思地问道。
“我了解父亲大人舍不得浪费的心意,不敢厚葬,只需要置办一些白绢孝衣,一副两寸厚的棺材,一副一寸厚棺椁,墓道仅仅用土封一下就可以了。”长子急忙回应。
老人听了,紧皱眉头,过了很长时间。他责怪长子的做法太过浪费。
二儿子则说:“孝衣、布衾、棺材、棺椁,这些都不敢用,只用一张草席裹好,送到城外,用火烧了就可以了。”
老人还是嫌这个做法过于奢侈。
两种安排,老人都不满意。三儿子这时候暗自猜到了老父亲的心意。
“父亲疼爱儿子们的心意,无所不至。既然生前为子孙竭尽全力,死后也不惜为子孙捐躯。我看,不如把父亲大人的遗体平均分成三份卖掉,孩儿们暂且充当一天屠夫。以后都可以享受父亲大人的遗泽,这样做岂不是很好?”三子诡辩地回答道。
老人听了大笑说:“我儿的这番话正符合我的心意,我的身后之事,就这么办。”
随后他又告戒儿子们说:“住在对面的邻居王三,平日里就习惯白赖肉钱,切记千万不能赊给他!”
参考文献:
《闲谈笑话》,游戏主人,清。
本文为飞云子历史文化自媒体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恳请保留作者相关信息!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更正与删除,谢谢!
每天三分钟,历史百事通。恳请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