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本有同名电影,之前也有看过预告,但我从图书馆拿起这本书时并没有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这篇观感仅仅是我自己看完一本书的小小感受。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对郎才女貌的青年彼此喜欢却在15年间一直保持着友谊的关系。别问为什么不在一起?因为作者是这么写的,好奇可以自己去看,我就讲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点吧。
这本书的叙述有大部分的对话加心理描写,电影的表现形式不知道能不能拍出主人公的心理,在书中这其实是一大看点。人的思想和行为其实是存在偏差的。比如你发誓明早一定早起第二天太阳晒屁股了却还赖在床上。你希望自己能够宽容友善在宇宙中心播撒爱,但现实中你只是个凡人,有喜怒哀乐,会因为一点小事烦躁发脾气,对于一段关系也学会了维持表面和谐。人很多时候会忽略掉自己的这种偏差,以为自己就是潜意识里想象的形象。在此要夸一下作者对于主人公们心理的把握,通过看书,我以第三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却经常获得共感,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有时读到一些情节我真的会大笑会高喊。各种影视剧作品中,爱情要么太过神圣要么就太过脑残。在现实中的爱情,并没有那么奋不顾身或者至死不渝,然而它并没有因此就失了颜色,你爱这个人,并不会因为他可能会掏鼻屎放屁就与之绝交。这本书就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一面吧,性格差异的两个人历经磨合终于在一起,在一起之后也仍然是他们,并没有从此变身王子和公主,仍然有摩擦也仍然珍惜对方。这是比较感动我的部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这句歌词生动的诠释了德克斯第一次结婚前两人的关系。被偏爱和得不到的当然是德克斯,这个俊美潇洒的臭男人,他的家庭让他不愁钱花,他只需要在乎他想做什么,然后去做就可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他有选择权而爱姆没有。所以他不必一毕业就去做不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也不必和不喜欢的女人交往,换女友的速度比换衣服还快。如果你喜欢上这样一个男人,你除了远远祝福还能怎样呢!虽然德克斯也喜欢爱姆,他们有共同话题,他们彼此最懂对方,但他更喜欢及时享乐,那些美艳动人又懂风情的女友当然比文艺严肃的爱姆有吸引力多了。这个阶段的爱姆于德克斯就像一个情感树洞,每当内心空虚无处抒发时,就找爱姆聊聊天。他知道不管他走的多远,只要他愿意回头,爱姆就还在原地等他。
她曾经选择了现实,却还是一步步忠诚于内心,这难免没有他的影响。出生平凡家庭的爱姆,擅长学习,幻想成为一名作家。可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才华,是否真的能做到。一开始,她选择了现实,去剧团给青少年演出,去墨西哥餐厅打工,把真正喜欢的德克斯深埋心底和喜欢自己的伊恩交往。按照现实中的剧情发展,她此时就应该放下所有幻想,和伊恩结婚,年复一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和德克斯逐渐失去共同语言终于不再联系。可爱玛之所以和德克斯能玩到一起,是因为她的内心也住着一个渴望自由的爱玛。她优秀而不自知,她学习不错思想有深度长得也很漂亮,但却习惯了把自己框在一个安全范围里。和德克斯闹掰之后,她一步步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老师,排练话剧,尝试写书,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她终于变成了想成为的人,这个时候她已不用再仰望德克斯。其实很久之前,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德克斯就鼓励爱玛写书,他是懂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忠于自我,这很德克斯不是吗?
德克斯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后,终于幡然醒悟去追寻爱玛。此时的爱玛已经是一名知名作家并有约会对象了,我觉得她和别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也挺好,可谁能有德克斯懂她呢?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在一起你就好好的,你们两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也行,哪知道结婚两年后作者一个90度直转爱玛出车祸死了。死。。。了。。。我独自凌乱于风中。。。。。。
我原先预想的结局无非两种,一种是上面说的两人寻寻觅觅终于还是选择彼此,从此共度一生,一起慢慢变老。第二种是两人在一起后性格上的差异令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逐渐疲惫,于是选择结束婚姻做回朋友。我也不是觉得没有可能。可我万万莫想到,女主挂了。之后,男主又过了一段堕落的时光,说起来他也挺惨的,第一任老婆和自己的大学室友出轨,第二任老婆也是真爱,刚结婚才两年就离他而去。好在他还有父亲和女儿,最后他和咖啡店的经理走到了一起,但爱玛永远活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