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终于把这部红得发紫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看完,据说很多人去电影院之前 都买了一包纸巾带进去。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变,讲述印度偏远农村一个女儿继承父亲的梦想 一路奋斗最后成功拿到国际摔跤金牌的故事。
整个影片没有气势恢宏的场面,却在细微之处彰显主题;
整个影片没有炫酷的高科技画面,却有直抵人心的情感显露;
整个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场景设计,却有扣人心弦的同频画面;
顺便提一下主人公阿米尔 ,印度电影银屏国宝级的人物。他在影片中是男主人公 饰演19、29、55岁三个人生段。他首先完成了19岁的戏,然后疯狂增肥,一个月时间变成了体重194斤的55胖大爷,拍完老年戏后,又用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回去拍29的戏!媒体问: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直接拍完29再拍55不就好了?阿米尔说:那样我就没有动力瘦回去了!
一、梦想
人因梦想而伟大,理想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整部影片 背后核心的主要线索是围绕 为国家赢得摔跤金牌而展开。男主人公马哈维亚曾经是国家级的摔跤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帮国家在国际上获得一枚摔跤金牌。自己的职业生涯结束,但是他的梦想一直没有破灭,一直在延续。期待自己生儿子,把梦想和希望通过下一代传递(此举 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讨论)。但是一直生了4个孩子,都是女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 发现两个女儿吉塔、巴比塔把比自己年龄大的男孩打的满地爪牙,马哈维亚发现了这俩女儿有遗传他的天赋,所以打破一切常规和世俗的各种说法,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两个女儿开始学摔跤,每天早上带她们去锻炼,经历种种艰辛的打拼和磨难,最终为印度获得一枚国际摔跤金牌。正式这样一个梦想的诞生和延续 贯穿整个影片的情节,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一个家庭的梦想,梦想实现的时候,举国欢庆。
二、教育
因材施教,方能培养人才
关于印度的教育方面的电影 我看了三部 ,都是阿米尔主演的《三个大傻闹宝来》《地球上的星星》《摔跤吧,爸爸》每一部都会通过影片的内容来反应印度的教育。我去年也有幸去过印度的孟买,那里是印度的金融中心,也是宝莱坞的地方。印度的软件业和服务外包是全球第一,无一离不开他们的教育。三个大傻闹宝来里面通过应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方式,彰显兰彻的能力和才华;地球上的星星,更是把一个问题少年 打造成一个极具艺术天赋的人才;
同样本部电影,讲述了吉塔前期通过爸爸的独特因材施教的方式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一举拿下全国冠军;后来到了专业的体育院校,教练没有因材施教,让吉塔在国际比赛上全部首轮出局;影片通过比对的方法,最后 在国际比赛决赛前和决赛时的 教练和爸爸的不同教育方式,彰显因材施教的价值和方式。根据对手的性格、能力 ,及时调整作战方式方法,最终一举拿下国际金牌。
三、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电影刚开始 主人公决定让女儿 练习摔跤的时候,到处遭到质疑和嘲讽:村里人感觉他疯了,妻子不理解,孩子不乐意。在当时的印度 女孩就是要天天刷锅洗碗扫地干家务,等到14岁的时候,直接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男人,然后生孩子,接着做家务。当时印度女性社会地位很低,一辈子就是这样的命运。随着摔跤女孩 吉塔的不断成长、成功,女孩的地位也逐渐有所改观。
特别是最后决赛前的一个晚上,爸爸说的一段话:你不是在为你一个人战斗,决赛的时候,全国有很多的女孩很多的家庭在看你的比赛。你要让千千万万的女性看到女生并不是只能做家务带孩子。你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梦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个平凡个体的崛起,会给更多人带来希望。
四、电影手法
英雄式的人物
此部影片 虽然是印度电影,但是也有很多美国大片的手法和感觉。 一个平凡个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中遇到百般的压力、困难和阻挠,最后一举成名,变成英雄式的人物,举国欢庆。当吉塔最后一个动作成功获得五分,戏剧性的拿下冠军的那一刻,现场一片沸腾,掌声、欢呼声,还有主人公幸福的泪声。所以全球各地的观影者,也用自己的泪水去和吉塔的泪水汇合,高潮处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似乎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奋斗的点点滴滴、都看到自己人生的不容易,都对自己未来有个更好的期许。
五、音乐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欢快的国度。去年我们有一次去参加展会,当天晚上主办方邀请我们一起参加一个鸡尾酒。觥筹交错间,大家相互聊聊自己的产品、聊聊展会的感觉。不经意间,现场想起了印度欢快的舞蹈。刚开始一个印度人上去扭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渐渐的更多的人加入了,最后我们这些不擅长舞蹈的人也被现场的气氛和舞蹈点燃了。第一次跳起了印度舞。 这部影片 在好几个画面中 插入了印度欢快音乐的节奏,让看着电影的我们,心里生出一股喜悦之情,同时 身体不由自主的会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扭动。音乐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抚慰,带来欢快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节奏。
就用印度舞《欢乐的跳吧》作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