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 宋代史料索引

宋代史料索引


史料

史料种类

若要查询史料,就要对这些资料有所了解。有关宋代的史料,以官修为主。宋代私人修史虽然盛行,但是主要取材于官方史料。宋代政府主持编修的当代史,主要由以下六种:

一、起居注

起居注的名称可追溯到汉代,宋代的起居注已经超出了汉代起居注仅仅是皇帝私生活记录的范围,也超出了汉以后起居注仅仅记录皇帝言动的范围,而成为当时最基本的史料之一。

二、时政记

皇帝同宰相商讨军国大事,属于最高机密,修起居注的起居郎、起居舍人也是不能旁听。唐武后长寿二年,建请由宰相一人专门记录皇帝与宰相“所言军国政要”“每月封送史馆”,称为时政记。由于宋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掌握行政的宰相、参知政事,同掌握军政的枢密使分班奏事,所以时政记也分中书时政记和枢密时政记两种。

三、日历

日历是编年体。编修日历除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外,还包括内外官司受到的圣旨指挥,记载文武大臣去世时还附有他们的传记。日历包含丰富的内容,篇幅很大。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就有日历一千卷之多。

四、实录

实录是根据日历编成的,体裁也同日历相似。两者的差别是:1、日历及起居注、时政记带有原始资料、档案性质,属于所谓“记注”;实录则带有史籍性质,属于所谓“修撰”;2、日历及起居注、时政记属于机密档案,在一定时期内,除编修官以外,其他人不能阅看;实录在宋代允许臣僚阅读甚至抄录;3、日历比较详细,实录则较为简练,如宋高宗实录为五百卷,比日历少一半。宋代从□□到宁宗都有实录。

五、国史

国史为纪传体,有本纪、列传、志,除了没有表外,题材与现在通行的二十四史大致相同。宋代正式修成的国史有四部:

1、《三朝国史》150卷,包括□□、太宗、真宗三朝,仁宗天圣8年修成;
2、《两朝国史》120卷,包括仁宗、英宗二朝,神宗元丰五年修成;
3、《四朝国史》350卷,包括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肖总淳熙十三年修成;
4、《中兴四朝国史》,卷数不明,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理宗宝祐五年修成。

六、会要

会要同以上五类不大相同。在当时属于政书,而不是史书。它的编纂主要是为了当时处理政事的需要。但对后人来说,它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资料分门别类、一一加以排列,是宋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宋代曾十次编修会要,成书主要有以下七部:

1、《庆历国朝会要》150卷,包括□□、太宗、真宗三朝及仁宗朝庆历三年以前事,庆历四年(1044)修成;
2、《元丰增修五朝会要》300卷,包括□□至英宗五朝及神宗朝熙宁十年以前的事,元丰四年(1081)修成;分帝系、后妃、礼(又分为五类)、乐、舆服、仪制、崇儒、运历、瑞异、职官、选举、道释、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二十一类;
3、《乾道续四朝会要》300卷,包括神、哲、徽、钦四朝,孝宗乾道六年(1170)修成;
4、《乾道中兴会要》200卷,包括高宗一朝,乾道九年(1173)修成;
5、《嘉泰孝宗会要》200卷,包括孝宗一朝,宁宗嘉泰元年(1201)修成;
6、《庆元光宗会要》100卷,包括光宗一朝,宁宗庆元六年(1200)修成;
7、《嘉泰宁宗会要》225卷,包括宁宗一朝,理宗淳祐二年(1242)最后完成。

此外,宁宗嘉定三年(1210),张从祖私人修成《嘉定国朝会要》588卷,内容包括□□至孝宗十一朝,主要是根据官修会要删节而成,没有什么新的内容。

基本史料

一、《送会要辑稿》

《送会要辑稿》宋代历次修的会要,大部分在明初仍然保存。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将会要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各韵中。会要原本大致毁于明朝中叶。清嘉庆十四年(1809)徐松奉命修《全唐文》,利用此间可以调用《永乐大典》及官府备有抄写人员的机会,以搜集《全唐文》资料为名,名书手将《大典》中所收各本《宋会要》的内容全部录出,得五六百卷,是为辑本。解放后,中华书局于1957年将《宋会要辑稿》所因为平装本八册,即现在的通行本。

《宋会要辑稿》是现存宋代史料中最原始、最丰富、最集中的一部,因而也是史料价值最高的一部。《宋会要辑稿》共分为十七类: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约八百万字。内容包括皇帝的诏令,政府的规定,臣僚的章奏,地方的报告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宋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在《宋会要辑稿》的十七类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六类:

1、食货:这是有关宋代经济的最集中的史料,在全书中约占了20%的比重(但亦有部分内容重复)。它的篇幅远远超过了《文献通考》有关部分,也远远超过了《宋史》的《食货志》;

2、职官:这部分所占分量比食货还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只管部分不但是研究宋代证券机构、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宋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3、刑法:它不但记录了宋代的法制史,在“刑法禁约”一门中,还保存了不少关于宋代阶级斗争、秘密宗教的史料;

4、兵:它不但是有关宋代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在“讨叛”“捕贼”两门中,还有不少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等方面的重要材料;

5、方域:包括有关地理、交通、治河等方面的史料;

6、蕃夷:包括有关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的重要材料。

除此六类以外,其他类门也有很多重要资料,比如“瑞异”类中就有不少关于地震、日蚀等自然学的史料。

此书非常全,史料详实而且很多是原始资料,所以没有经过太多的解析和整理,缺乏条目引导,不便于初学者或不熟悉的人直接使用。

二、《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348卷。作者马端林,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生于宋末,著书于元初。《通考》共分为二十四门,其中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十九门是继承《通典》的:天宝以前部分,补《通典》之未备,天宝以后至宁宗嘉定末年部分,是《通考》新增的。

《通考》的体例是这样的:每门有小序,合载于卷首。每门之下又分为若干子目(类),每一目的内容也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但《通考》不同于《宋会要》,它不限于排比材料,而是有叙述、有考证也有论断。
《通考》最初刻于元泰定
元年(1324),有西湖书院刊本,现已不存。现在比较易见的是商务印书馆1936年的万有文库“十通”本。

三、《玉海》

《玉海》204卷,宋末王应麟撰。王应麟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理宗淳祐元年(1241)中进士。但是他不满足于进士出身,而以“通儒”自任,发奋读书,终于在宝祐四年(1256)考中了极其难考的博学宏辞科(只取了他一人),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三年之后他弟弟应凤也中了此科。

《玉海》就是他为了准备报考博学宏辞科的人编的,显然也包括了自己的经验。《玉海》最后四卷名为《辞学指南》,就是指导准备报考此科的人如何编题、作文、诵书,要注意哪些语意等。

《玉海》公分二十一门: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每门又分若干类,共241类。每类又按年代先后分若干细目。每一细目则精心编选经史子集稗官小说有关记载,间亦加以自己的按语。在全书中,占比重较多的有艺文(29卷)、宫室(21卷)、官制(17卷)、兵制(16卷)、地理(12卷)、郊祀(11卷)、食货(11卷)等门。

《玉海》的条目分的很细,比如食货门会计类,有关宋代的就有景德、祥符、庆历、皇祐、治平、元祐、宜和、绍兴、乾道、绍熙、庆元、端平会计录等共21个细目,建议为了充分利用,最好自己先编制一套细目。

四、《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记载北宋一百六十八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北宋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作者李焘,眉州丹稜(今四川丹稜县)人,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就是《长编》。淳熙十年(1183)他六十九岁《长编》才最后完成,第二年便过世了。

《长编》正文原有980卷,因为篇幅过大,在当时也只是刻印了一部分,而没有全刻本,另由秘书省按照《通鉴》的规格抄写了一部藏于秘阁。但是此书散佚颇多,清康熙初年仅存175卷。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宋”字韵中录出《长编》收入《全书》,这就是通称的阁本。阁本《长编》也不是全本,缺徽宗、钦宗两朝事迹以及治平四年四月至熙宁三年三月,元祐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共七年记事,四库馆臣按照篇幅大小将它分为520卷。现在通常所见的520卷版本是有上海师范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古籍整理研究室共同整理的版本。

研究宋史,这本书是绝对必看书目!此书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宋朝的,虽然散佚颇多,但仍然是内容详实、丰富。若是看一些有关宋朝的论文,常会看到《长编》一词,其指的就是《续资治通鉴长编》。

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200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以下简称《杂记》)甲集20卷、乙集20卷,李心传撰。
《要录》是编年体史记,记载宋高宗一朝从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十二年共三十六年的历史。《杂记》是会要体史书,分门别类记载高宗至宁宗四朝事实。《杂记》甲集分十三门:上德、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杂事、故事、官制、取士、财赋、兵马、边防。每门下又分若干子目。乙集则缺少郊庙一门。这两部书有交叉的部分,可以互相补充。

《要录》的编著继承了《通鉴》和《长编》的传统。全书以官修的日历、实录、会要为基础,广泛搜集各种记载,经过精细的考订,做出自己的论述,书中也有详细的注文,说明材料的来源,去取的依据等。《杂记》虽是会要体史书,但是与会要不尽相同,不仅是排比有关原始资料,而且加上作者自己的分析、论断。

《要录》一书加入了一些后人的著作,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有篡改,且经过多次传抄、翻刻,每个版本都有不少问题,所以《要录》一书目前还没有较理想的版本。

六、《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250卷,徐梦莘编。所谓“三朝”指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北盟”之的是北方金朝的交涉、和战。“会编”(原名“集编”),指明本书是一部材料汇编。《会编》就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四十六年间,宋金关系的材料汇编。它起自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宋朝派人自登州(山东蓬莱)渡海与金朝商议夹攻辽朝,终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金海陵帝完颜亮大举侵宋失败。全书分为三帙:上帙二十五卷,记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事;中帙七十五卷,记钦宗靖康年间事;下帙一百五十卷,记高宗建炎、绍兴年间事。

《会编》是编年体,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关材料。其取材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取诸家所说及诏、敕、制、诰、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文集、杂著,事涉北盟者,悉取铨次。”他还列举了书中征引的书目一百九十六种。但是检阅原书,实际引用的、有书名或篇名可考的,大大超过了这个数目。其中引用的材料十分丰富,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原本已经丢失,而《会编》保留了这些材料的原来面目,没有改动。

《会编》虽然只包括与宋金关系有关的内容,但在当时,即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宋金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会编》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很有价值,不仅限于宋金关系。由于《长编》徽宗、钦宗部分全部散佚,所以《会编》北宋末的部分共有一百卷之多,使其更为珍贵了。

七、《宋史》

《宋史》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宋史》与前面所述的几部不同,前面几部中除了《通考》外,都是本超人修的;《通考》虽然成于元初,但始修于宋末。这几部除了《宋会要》外,都是私人编修的。而《宋史》则是元代官修的正史。

《宋史》篇幅大,成书时间短促,问题很多。修成之后,一直批评不断。尽管《宋史》有种种问题,但直到现在,后修的许多宋史没有一部能取代它的地位。顾、朱这些大家想重修而终于未修,这都不是偶然的。《宋史》有其存在的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存了大量当时的史料。

关于《宋史》本纪部分。从《长编》注文可知宋代国史与实录的记载不尽相同。查《宋史》□□本纪,已知国史与实录有矛盾的地方,本纪大都与实录相同,可见《宋史》本纪并不是沿袭国史,也参考了实录。再用《太宗实录》残本与《宋史》本纪相当部分对比,会发现很多地方也是不尽相同的,还包含了一些实录中没有的部分。可见《宋史》本纪不是全部抄袭实录,还有其他来源。

关于《宋史》各志,各志共有一百六十二卷,篇幅甚大。一般认为志比本纪、列传都难修,因为需要更多的分析、综合。元修《宋史》的志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完成,是因为存有现成的底本,如《三朝国史》《两朝国史》《四朝国史》和《中兴四朝国史》的志,稍加综合,再补上理宗以后部分即成。

关于《宋史》的表。《宋史》有《宰辅表》五卷,《宗室世系表》二十七卷,卷数虽然只占了全书的6.4%,篇幅却占了20%。宋国史无表。

关于《宋史》列传。大致说来《宋史》宁宗朝以前列传,大部分来源于国史列传,但也有删改补充,传论改动的较多。理宗朝之后的列传,因为无国史可依据,可能来源于实录、日历的附传,有些材料是元初收集的。

总之,《宋史》虽然修于元末,但它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几乎已经全部失传了,虽也有别的史书引证,但是同《宋史》取舍、详略各有不同。这就是《宋史》的史料价值,也是它能存在下去的原因之一。同时,《宋史》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记录宋代三百二十年历史的史籍,也是研究这一段历史的入门书和基本参考书。

元人编的宋史真是相当的……差劲。建议看的时候请看百衲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版,尤其不要看影印本!绝对不是一般的坑爹!比如上一段说包拯终年七十岁,下一段就是六十岁;再如大名鼎鼎的杨六郎,前一段称杨延朗,后一段又称杨廷昭,人家名叫杨延昭!不仅看着头疼,还猜的费心……所以《宋史》还是请看校勘、整理过的标点本吧!

以上的书目作为基本史料。所谓基本史料就是讲讲历史故事,说说历史人物,谈谈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想要知道哪朝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不妨翻翻以上的那几本史料。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所谓一般史料。

之所以谓这些史书为一般史料,无非是相对于前面的基本史料。因为这些书涉及一些具体方面,所以若是想要知道某一方面的史实,这些书就会成为基本史料。比如说这些史料中包括文集和笔记(当时一些文人臣子的私人著作,或记录当时的一些人和事,或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还与一些稀奇古怪的掌故传说等)。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便是此类史料中的城市及商业类书。

一般史料

一、各类史书

《四库提要》除把“钦定”的二十四史列为“正史”之外,在史部中又分了“别史”、“杂史”、“载记”等类,下面按各类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分为三门。

1、编年。自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后,编年体史书在宋代大为盛行,除《长编》和《系年要录》外,尚有多种。如果将其连贯起来,从北宋初到南宋末三百二十年,都有编年记载。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一作《宋九朝编年备要》)30卷,陈均撰,约成书于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内容包括整个北宋。它虽是主要根据《长编》删节而成,但也参考了日历、实录和其他史籍,而且《长编》徽宗、钦宗部分又已失传,所以仍有参考价值。本书由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

《皇宋十朝纲要》25卷李撰。包括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事迹。作者为李焘的儿子,本书可与《长编》与《系年要录》相参证。有《六经堪丛书》本。

《太宗实录》残本20卷,钱若水等撰。这是宋代实录唯一保存下来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实录的格式。原书80卷,现存二十六至三十五、四十一至四十五、七十六至八十卷。有《四部丛刊》本。

《靖康要录》16卷,作者佚名。按日记载钦宗为皇太子时及靖康年间事。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中兴小记》40卷,熊克撰。约作于孝宗时。记高宗一朝事迹。有广雅书局刊本。

《中兴两朝圣政》(一作《皇宋中兴两朝圣政》)64卷,作者佚名。为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编年史。原书第三十至四十五卷已佚。有《宛委别藏》本。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一作《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15卷,刘时举撰,约作于宋理宗时。本书记南宋高宗至宁宗四朝事迹。有东方学会印本。

《两朝纲目备要》16卷,作者佚名。记南宋光宗、宁宗两朝事。有《四库珍本丛书》本。

《宋季三朝政要》6卷,作者佚名。前五卷记载南宋末年理宗、度宗、瀛国公三朝事,附录一卷记帝罡、帝昺事。有《粤雅堂丛书》等本。

2、纪传与传记。宋代有按照正史题材编写的纪传体史书,也有为某一个人、同一地区的人、同类性质的人立的传记,其实这只是范围大小的不同。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放在一起介绍。

《东都事略》130卷,王偁撰。是纪述北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分本纪、世家(皇后及皇子的传记)、列传和附录(金、西夏等传)四部分。洪迈认为它“信而有证,可以据依”,在修神、哲、徽、钦《四朝国史》时曾经参考。有清眉山程氏刊本。

《隆平集》20卷,托名曾巩撰。纪述北宋□□至英宗五朝史实。有七业堂刊本。

《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岳珂撰。这是作者为他祖父岳飞辨冤而作。包含了岳飞传记的丰富材料。有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

《伊雒渊源录》14卷,朱熹撰。记载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及他们的友人、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宋代理学的重要史料。

《五朝名臣言行录》10卷,《三朝名臣言行录》14卷,朱熹编。收集了□□至徽宗朝所谓“名臣”的言行。有《四部丛书》本。

《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杜大珪编。编集了宋孝宗以前诸“名臣”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别传及实录的本传等。后来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集中见于其他书籍的部分删去,编为《琬琰集删存》三卷,由哈佛燕京学社排印出版。

《京口耆旧传》九卷,编者佚名。是京口(今江苏镇江)地区宋初至理宗端平、嘉熙年间人物传记集。

《昭忠录》一卷,作者佚名。为理宗绍定定四年(1231)至宋亡期间南宋抗元死难者一百三十余人的传记集。

《敬乡录》十四卷,元吴师道编。收集了南朝梁至宋末金华地区人物的史料。每人有一小传,附录其所著诗文。

3、政书。《宋大诏令集》240卷,现存196卷,编者佚名。本集收录了北宋□□建隆至徽宗宣和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分类排列。有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此书甚萌,其中有很多册封嫔妃的诏令,部分是皇帝亲打草稿的,部分册文中提到了具体事迹,既有趣又有研究价值。

《宋朝事实》20卷,李攸撰。分门记述北宋时事。有中华书局1955年排印本。

这本书果然如同其名,内容简练清晰,单纯的事实啊事实!

二、文集

宋人文集虽然已经散失了很多,但流传下来的仍有很大数量。仅《四库全书》“别集类”著录的就有388部(其中有四人有两部文集)、五千余万字;再加上《四库全书》列入其他类的以及未著录的,为数更多。

宋史相关文集中不大有宋代的作品,也有元代作品。宋人、元人的区分,按照《四库提要》的标准,即入元以后做官的算元人,不入仕的仍然算是宋人。所以一部分元初人的文集中也有宋代的资料。

一般说来,每部文集的内容总是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作者的经历。因此首先可以了解一下作者的所处年代和生平,比如是在北宋初期、中期还是末期,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在地方做官,担任过什么职务等等。需要找某一问题的材料,就可以到与这问题相关的人的文集中去找。

文集中包含有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史料,但是这些材料又很分散。如何从大量的文集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不要费太多心力了。

《骑省集》24卷,徐铉,《四部丛刊》本。根据《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二四别集类,其书有三十卷,内容如下:
卷一,诗、赋;
卷二,诗、词(五绝、五律、七言歌行);
卷三,诗、序(五律、七律);
卷四,诗(五律、七律);
卷五,诗(五律、七律);
卷六,制;
卷七,制;
卷八,散文;
卷九散文(册、谥议);
卷十,碑铭;
卷十一,碑铭;
卷十二,碑铭;
卷十三,散文;
卷十四,散文(记、序、赞);
卷十五,墓志铭;
卷十六,墓志铭;
卷十七,墓志铭;
卷十八,诗序、序;
卷十九,序;
卷二十,散文(表、书、状、祭文、文);
卷二十一,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卷二十二,诗(五律、七律);
卷二十三,序;
卷二十四,序、连珠词5首、文(赞、铭、论);
卷二十五,碑铭;
卷二十六,碑铭;
卷二十七,碑铭、碣;
卷二十八,散文;
卷二十九,墓志铭;
卷三十,墓志铭。

《咸平集》30卷,田锡,《宋人集》丁编。附上前十四卷目录:凡例;田表圣奏议序、田司徒墓志铭、田司徒神道碑阴;
第一卷,奏议;
第二卷,书;
第三卷,书;
第四卷,书;
第五卷,古赋;
第六卷,古赋;
第七卷,赋;
第八卷,律赋;
第九卷,律赋;
第十卷,论;
第十一卷,论;
第十二卷,论;
第十三卷,箴、序;
第十四卷,铭。

《乖崖集》12卷,张詠撰,《续古逸丛书》本。全集有赋、词、诗、书、表、赞、杂著等十二卷,另有附录一卷。《乖崖集》被收入《续古逸丛书》、《四库全书》和《全宋文》等书之中,是研究张詠思想的重要资料。

《河东集》15卷,柳开撰,《四部丛刊》本。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其所著《河东先生集》,有《四部丛刊》影旧钞本。 《宋史》卷四四0有传。梆开诗,《河东先生集》中仅存五首,另从他书辑得三首。

这本《河东集》不是柳宗元所著的,莫搞混了,大约大家都是河东人,著作重名也可以理解。不过这个柳开是柳公权的五世孙,本人也是个萌物,十三岁就敢追着入室抢劫的贼人到处跑,还砍掉人家两根指头。

《小畜集》30卷,外集7卷,王禹偁,《四部丛刊》本。《小畜集》中对于王禹偁早年所做的闲适唱和诗收录的很少,表现出了其深刻的自省意识。而收录较多的是其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文章简雅古淡,骈散结合,通俗易懂,条分缕析,议论精辟。

小畜出自《周易》,作者以周易占卜得[乾之小畜]卦“小有所畜而不能大,不足以兼济”,所以禹偁自己的解释是「位不得行道,文可以饰身也」,隐约有「无法藉立功不朽,仅能藉立言不朽」的感觉。

《文庄集》36卷,夏竦,《四库珍本》本。《文庄集》原为一百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但今不传。现《文庄集》为三十六卷,主要根据永乐大典所辑,另参考他书附益而成。但提要认为,夏竦为人不足取。提要并没提供史料说明不足取处,这点有待日后研讨。但又认为,竦公其文“词藻赡逸,风骨高秀,尚有燕许轨范”。

《范文正公集》20卷、别集4卷、补编5卷,范仲淹,《二范文集》本及《四部丛刊》本。北宋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此书为现存最早的范仲淹诗文集传本。

《文恭集》40卷,胡宿,《武英殿集珍版丛书》本。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胡宿诗文一千五百馀首,编为《文恭集》五十卷,

《景文集》62卷,宋祁,《湖北先正遗书》本。仁宗天圣二年(1024)与兄庠同举进士,释褐复州军事推官,终翰林学士承旨,谥曰“景文”,人称“红杏尚书”。他与欧阳修同修《唐书》,成列传一百五十卷,其诗文在北宋诸公中自成一家。《宋史》本传称“祁兄弟皆以文学显,而祁尤能文,善议论”。四库馆臣亦道:“所著诗文博奥典雅,具有唐以前格律。”

《包拯集》(原名《包孝肃奏议》)10卷,包拯,中华书局1963年排印本。这本论文集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摺、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包拯的政治主张和他的阅世态度,尤其他关于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包拯集》并不是包公生前亲自编撰的,而是在包拯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搜集整理加以印行。编者张田是包拯的门生,曾为包拯夫人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铭撰。

《武溪集》20卷、补佚一卷、奏议二卷,余靖,明成化刊本及《广东丛书》本。据记载,此书成书时“凡古律诗一百二十、碑志记五十、议论箴碣表五十三、制诰九十八、判五十五、表状启七十五、祭文六。卷目与欧阳修所撰墓志相合。其奏议五卷,别为一编,今已散佚,故集中阙此体焉。历元及明,几希湮没。”

《徂徕集》20卷,石介,阳湖孙氏影宋本。北宋学者,与胡瑗、孙复合称为“宋初三先生”。泰安人,读书于徂徕山(泰安城东南),世称徂徕先生。石介是北宋庆历之际为儒家争“正统”、排斥佛、道二教和抨击四时文的思想家。石介几乎言必称“道”,他排列出了一个比韩愈要详尽得多的儒家“道统”的名单,就在这本《徂徕集》中。

《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欧阳修,《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又称《欧阳文忠集》、《欧阳永叔集》、《欧阳文忠公集》,是欧阳修的全集。该集共153卷,另附录2卷。元、明、清均有刊本。今有影印元刊本。

《乐全集》40卷,张放平,《四库珍本》本。张方平,宋应天府实城县人,科举出身,历事仁、英、神宗三朝,先后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翰林学士,参知政中等职。在入仕之初,他力主改革弊政,但到后来他却站在维护旧制的立场上要求停罢新法,变成了保守派。在学术思想上,他不局限于儒家的传统观念,而是兼采众家之长。他的《乐全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苏舜钦集》(原名《苏学士集》)16卷,苏舜钦,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本。作者苏舜钦是川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隐读以终。
 
以书佐饮,既是古人饮酒不忘学习的风雅表现,又是古人饮酒不肆铺张的直率纯朴之风的反映。苏舜钦以书佐饮,为后人传为佳话,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陆游也曾以书佐饮。

《安阳集》50卷,韩琦,清乾隆刊本。另有《韩魏公集》20卷,《丛书集成》本。

《直讲李先生文集》37卷、年谱一卷、外集3卷,李觏,《四部丛刊》本。

《都官集》14卷,陈舜俞,《宋人集》甲编。

《丹渊集》40卷,文同,《四部丛刊》本。

《公是集》54卷,刘敞,聚珍本,《丛书集成》本。

《元丰类稿》50卷,曾巩,《四部丛刊》本,万有文库本。

《华阳集》40卷,王珪,聚珍本。

《温国文正司马文公集》80卷,司马光,《四部丛刊》本。另有《传家集》80卷,乾隆培养堂藏重刊本。

《苏魏公集》72卷,苏颂,清道光同安重刊本。

《临川集》100卷,王安石,《四部丛刊》本。另有《王文公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排印本。

《陨溪集》28卷,郑獬,《湖北先正遗书》本。

《彭城集》40卷,刘攽,聚珍本。

《长兴集》19卷,沉括,《四部丛刊》本。

《净德集》38卷,吕陶,聚珍本,《丛书集成》本。

《忠肃集》20卷,刘挚,《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钱塘集》14卷,韦骧,《武林往哲遗著》本。

《东坡七集》109卷,苏轼,《四部备要》本。

《栾城集》50卷、后集24卷、三集十卷、应诏集12卷,苏辙,《四部丛刊》本。

《范太史集》55卷,范祖禹,《四库珍本》本。

《谠论集》五卷,陈次升,《四库珍本》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30卷,黄庭坚,《四部丛刊》本。

《潏水集》16集,李复,《关陇丛书》本。

《西台集》20卷,毕仲游,聚珍本,《丛书集成》本。

《乐静集》30卷,李昭玘,《四库珍本》本。

《灌园集》20卷,吕南公,《四库珍本》本。

《尽言集》13卷,刘安世,《四部丛刊》续编本。

《淮海集》40卷、后集6卷,秦观,《四部丛刊》本。

《龟山集》42卷,杨时,光绪五年重刊本。

《张右史文集》76卷,张耒,《四部丛刊》本。

《四明尊尧集》11卷,陈瓘。

《姑溪居士集》70卷,李之仪,《粤雅堂丛书》本。

《忠穆集》8卷,吕颐浩,《四库珍本》本。

《高峰文集》12卷,廖刚,《四库珍本》本。

《石林奏议》15卷,叶梦得,光绪归安陆氏影宋刊本。

《庄简集》18卷,李光,《四库珍本》本。

《昆陵集》16卷,张守,《常州先哲遗书》本。

《浮溪集》32卷,汪藻,《四部丛刊》本。

《梁溪集》180卷,李纲,清福建刊本。

《忠正德文集》10卷,赵鼎,道光吴杰刊本。

《松隐文集》39卷,曹勋,《嘉业堂丛书》本。

《简斋集》16卷,陈与义,聚珍本。

《相山集》30卷,王之道,《四库珍本》本。

《斐然集》30卷,胡寅,《四库珍本》本。

《五峰集》五卷,胡宏,《四库珍本》本。

《鄮峰真隐漫录》50卷,史浩,光绪二十六年重刊本。

《梅溪集》54卷,王十朋,《四部丛刊》本。

《盘洲集》80卷,洪适,《四部丛刊》本。

《南涧甲乙稿》22卷,韩元吉,聚珍本,《丛书集成》本。

《文定集》24卷,汪应辰,聚珍本。

《汉滨集》16卷,王之望,《湖北先正遗书》本。

《陆游集》(原名《剑南诗稿》及《谓南文集》)陆游,中华书局1976年排印本。

《范石湖集》(原名《石湖诗集》及《石湖词》)35卷,范成大,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郑忠肃奏议遗集》2卷,郑兴裔,《四库珍本》本。

《周益国文忠公集》200卷,周必大,道光刊本。

《晦庵集》100卷、续集5卷、别集7卷,朱熹,《四部丛刊》本。

《江湖长翁集》40卷,陈造,万历刊本。

《浪语集》35卷,薛季宣,《永嘉丛书》本。

《东莱吕太史文集》36卷,吕祖谦,《续金华丛书》本。

《止斋文集》51卷,陈傅良,《四部丛刊》本。

《攻媿集》112卷,楼钥,《四部丛刊》本。

《王双溪先生集》12卷,王炎,康熙王氏刊本。

《象山集》28卷、外集4卷、语录4卷,陆九渊,《四部丛刊》本。另有《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校点本。

《定斋集》20卷,蔡戡,《常州先哲遗书》本。

《九华集》25卷,贠兴宗,《四库珍本》本。

《东塘集》20卷,袁说友,《四库珍本》本。

《止堂集》18卷,彭龟年,聚珍本。

《絜斋集》24卷,袁燮,聚珍本。

《水心集》29卷、别集16卷,叶适,《四部丛刊及《永嘉丛书》》(别集)本。《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本。

《勉斋集》40卷,黄榦,康熙闽刊本,《丛书集成》本。

《后乐集》20卷,卫泾,《四库珍本》本。

《鹤山大全文集》110卷,魏了翁,《四部丛刊》本。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55卷,真德秀,《四部丛刊》本。

《蒙斋文集》20卷,袁甫,聚珍本。

《鹤林集》40卷,吴泳,《四库珍本》本。

《左史谏草》1卷,吕午,《四库珍本》本。

《可斋杂稿》34卷、续稿8卷、续稿后12卷,李曾伯,《四库珍本》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刘克庄,《四部丛刊》本。

《耻堂存稿》8卷,高斯得,聚珍本。

《雪坡舍人集》50卷,姚勉,《豫章丛书》本。

《鲁斋集》20卷,王柏,《续金华丛书》本。

《本堂集》94卷,陈著,光绪四明陈氏刊本。

《黄氏日钞》97卷,黄震,耕余楼刊本。

《四明文献集》5卷,王应麟,《四明丛书》本。

《湖山类稿》5卷、《水云集》1卷,汪元量,《武林往哲遗著》本。

《叠山集》16卷,谢枋得,《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本。

《文山集》21卷,文天祥,《四部丛刊》本。

除了这些个人文集外,还有几部总集也有不少史料:
《宋文鉴》21卷,吕祖谦编,《四部丛刊》本。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110卷,魏齐贤,叶棻编。

《历代名臣奏议》350卷,明朝黄淮、杨士奇编,其中有不少宋人奏议是现存文集中没有的。明永乐刊本。

这些文集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其不单单是文集,都有史料价值在里面。比如很多官场中人的文集里都有制、表等,都是对当时一些事实的反应。

三、笔记

宋人笔记流传下来的也不在少数,仅仅是《四库提要》子部杂家类和小说类著录的就有151部。下面举一些有较高价值比较出名的宋人笔记。

笔记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不过(望天)瓦实在不太可能都列出来。笔记的材料虽然比文集更加零碎分散,而且是“随意录载”,许多得自传闻,有失实之处,有些东西当奇奇怪怪的怪谈来看也是很有趣的。

《王文正笔录》1卷,王曾,《学津讨原》本。

《如林公议》2卷,田况,《稗海》本。

《嘉祐杂志》2卷,江休复,《学海类编》本(作《醴泉笔录》)。

《东斋记事》6卷,范镇,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

《春明退朝录》3卷,宋敏求,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

《涑水记闻》16卷,司马光,《学海类编》本。

《文昌杂录》7卷,庞元英,《学津讨原》本。

《麈史》3卷,王得臣,《知不足斋丛书》本。

《渑水燕谈录》10卷,王辟之,《知不足斋丛书》本。

《梦溪笔谈》30卷,沈括,中华书局1962年胡道静校注本。

《东坡志林》5卷,苏轼,《稗海》本。

《龙川别志》16卷,苏辙,《稗海》本。

《湘山野录》4卷,文莹,《津逮秘书》本。

《东轩笔录》15卷,魏泰,《稗海》本。

《泊宅编》10卷,方勺,《金华丛书》本。

《甲申杂记》、《闻见近录》、《随手杂录》各一卷,王巩,《知不足斋丛书》本。

《曲洧旧闻》10卷,朱弁,《知不足斋丛书》本。

《石林燕语》10卷,叶梦得,《稗海》本。

《鸡肋编》3卷,庄季裕,《琳琅密室丛书》本。

《铁围山丛谈》6卷,蔡絛,《知不足斋丛书》本。

《萍洲可谈》3卷,朱彧,《守山阁丛书》本。

《默记》3卷,王铚,《学海类编》本。

《邵氏见闻录》前录20卷、后录30卷,邵伯温、邵博,《学津讨原》本。
 
《枫窗小牍》2卷,袁煚,《宝颜堂秘笈》笨。

《却扫编》3卷,徐度,《学津讨原》本。

《墨庄漫录》10卷,张邦基,《稗海》本。

《能该斋漫录》18卷,吴曾,《守山阁丛书》本。

《燕翼诒谋录》5卷,王栐,《学津讨原》本。

《容斋随笔》五集74卷,洪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

《夷坚志》洪迈,涵芬楼铅印本及光绪五年吴兴陆氏十万卷楼刊本。

《挥麈录》前录4卷、后录11卷、三录三卷、余话2卷,王明清,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玉照新志》6卷,王明清,《宝颜堂秘笈》本。

《清波杂志》15卷,周煇,《四部丛刊》本。

《独醒杂志》10卷,曾敏行,《知不足斋丛书》本。

《梁谿漫志》10卷,费衮,《知不足斋丛书》本。

《云麓漫钞》15卷,赵彦卫,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丛书集成》本。

《游宦纪闻》卷帙虽不多,仅十卷计一百零八条,但所包括的内容,却很广泛。举凡当代掌故,逸闻轶事,风士人情,文物鉴赏;以及艺文,小学,考古,历法,术数,医药,园艺等方面,均有所论及。而又注重实际,不尚空谈。

《四朝见闻录》5卷,叶绍翁,《知不足斋丛书》本。

《涧泉日记》3卷,韩淲撰,武英殿聚珍本、清乾隆42年刻本。一部记录宋代史实、品评人物租考证经史的学术性笔记,它对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学庵笔记》12卷,陆游,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愧郯录》15卷,岳珂,《知不足斋丛刊》本。

《桯史》15卷,岳珂,《稗海》本。

《吹剑录全篇》(共四录)俞文豹,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张宗祥校订本。

《朝野类要》5卷,赵昇,《知不足斋丛书》本。

《葵辛杂识》6卷,周密,《稗海》本。

《齐东野语》20卷,周密,《稗海》本。

以上是《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推荐的一些笔记,笔记数量实在是太多,500多本不可能一一列举,再添上几本本人觉得有趣的。

《旧闻证误》4卷,李心传撰,《永乐大典》本,记载宋朝史实及典章制度。作者自己就言明此书是为了例证错误,可谓“凡所见私史小说,上自朝廷制度沿革,下及岁月之参差,名姓之错互,皆一一详徵博引,以折衷其是非。”

真是本有意思到飞起的书啊!他批驳的书不乏前面所列举的那些名书,先列旧文,次为驳正,条分缕析,三言两语就言明所引的文中的错误,真是了不起!

《猗觉寮杂记》 朱翌撰 ,广雅书局,清光绪25年(1899)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上卷皆诗话,止于考证典据,而不评文字之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
考据本性影响到做人做事的典型吧,看其诗评不难发现其审美已经深切受到了考据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随隠漫录》 陈世崇撰,上海广益书局,民国3年(1914)《古今文艺丛书》本。
记录了一些当时的人和事,不是最权威的史料,但是最为补充史料有些可取之处。

四、地方志

地方志的修纂,在宋代有了很大发展,不仅数量远超前代,内容上也有很大变化。简言之,唐以前的地方志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从宋开始,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于后人来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宋代地方志虽多,流传下来的却不过三十几部。但是在元代、明代甚至清代的部分地方志中,依然保存了宋代地方志的内容,可供参考。

(一)四部总地方志

《太平寰宇记》200卷,乐史,乾隆南昌万事重刊本。

《元丰九域志》10卷,王存,聚珍本。

《舆地广记》38卷,欧阳忞撰,北宋地理总志。从远古至宋,郡县建制沿革变化,内容完整,体例明了,为后代编一统志之先河。

《舆地纪胜》200卷,王象之,道光岑氏刊本。

(二)地方志

《长安志》20卷,宋敏求,光绪思贤讲舍冲克灵岩山馆本。

《景定建康志》50卷,周应合等,嘉庆金陵孙忠愍祠刻本。

《吴郡图经续记》3卷,朱长文,《学津讨原》本。

《吴郡志》50卷,范成大,民国南浔张氏影宋刻本。

《重修琴川志》15卷,孙应时等,汲古阁刊本。

《咸淳毘陵志》30卷,史能之,嘉庆重刊本。

《嘉定镇江志》22卷,卢宪,道光丹徒包氏刊本。

《玉峰志》3卷,凌万顷,《太仓旧志五种》本。

《玉峰续志》1卷,边实,《太仓旧志五种》本。

《云间志》3卷,杨潜,嘉庆华亭沈氏古倪园刊本。

《新安志》10卷,罗愿,光绪黟县李氏翻刻本。

《乾道临安志》3卷(原本15卷)周淙,《武林掌故丛编》本。

《淳祐临安志》6卷(残本),施谔,《武林掌故丛编》本。

《澉水志》,常棠,《澉水志汇编》本。

《嘉泰吴兴志》20卷,李景和,《吴兴丛书》本。

《乾道四明图经》12卷,张津,《宋元四明六志》本。

《宝庆四明志》21卷,罗濬,《宋元四明六志》本。

《开庆四明续志》梅英发,《宋元四明六志》本。

《昌国图志》宝庆年间修,清抄本。

《嘉泰会稽志》20卷,施宿,民国影印嘉庆采鞠轩刊本。

《宝庆会稽续志》8卷,张淏等,民国影印嘉庆采鞠轩刊本。

《剡录》10卷,高似孙,道光刊本。

《嘉定赤城志》40卷,陈耆卿,《台州丛书》本。

《严州图经》8卷,刘文富,光绪渐西村舍丛刻,《丛书集成》本。

《景定严州续志》10卷,郑瑶等,《诵芬室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淳熙三山志》42卷,梁克家,崇祯刊本。

《仙溪志》4卷,赵与泌等,铁琴铜剑楼钞本。

《临汀志》赵与沐等,中华书局影印《永乐大典》卷7889至7895.

上述诸志中,第五部属今陕西,6至14部属今江苏及上海市,第15部属今安徽,10至30部属今浙江,31至33部属今福建。

五、其他
1、类书

宋朝类书中史料价值较高的有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佚名《翰苑新书》。

2、目录书

王尧臣等的《崇文总目》,特别是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每书都有或详或略的题解,有很重要的文化史料。

3、法律书

特别是《庆元条法事例》和《名公书判清明集》,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史料。

4、城市及商业诸书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都城纪胜》灌圃耐得翁

《西湖老人繁胜录》西湖老人

《梦梁录》吴自牧

《武林旧事》10卷,周密,《知不足斋丛书》本。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和“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5、民族关系诸书

关于宋辽、宋金、宋元关系情况,宋人记载虽多,也很重要,但终究只是一面之词,还应参考《辽史》、《金史》、《元史》等。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情况,可参考范大成的《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

《桂海虞衡志》1卷,范大成撰,《四库提要》(两江总督采进本)本,记述广南西路风土民俗的著作。是编乃由广右入蜀之时,道中追忆而作。自序谓凡所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绝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共十三篇,曰《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每篇各有小序,皆志其土之所有。

《岭外代答》10卷,周去非撰,地理名著,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及《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本。本书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非洲东海岸)、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今南美洲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岭外代答》在内容的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6、中外关系诸书

有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赵汝适《诸藩志》和上述的《岭外代答》等。此外,朝鲜郑麟趾的《高丽史》,越南佚名的《越史略》、吴士莲等人的《大越史记全书》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撰。有宋一代,使臣出使异域,回国后均要以出使见闻录之成书,称为“奉使记”、“行程录”、“奉使录”、“行程记”等上报枢密院,以备不时之需。徐兢于宣和五年出使高丽,这本书就是他归国后的见闻记录。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是研究宋史、高丽史及宋高两国关系的宝贵资料,同时也是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的研究著作。

《诸藩志》赵汝适撰。赵汝适1225年,提举福建路市舶司,记载宋代中国与亚、非、欧洲各国交通往來及航海、贸易及海外各国历史的珍贵文献,记录海贸国家东自日本、西达摩洛哥共50余国,又对各国物产详加疏释,为海外交通史之开山。

7、自然科学史诸书

1)、农学类
《农书》陈旉,是一本只有一万二千余字的小册子。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耕织图诗》楼璹。创作于南宋绍兴初年,是我国最完整的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是考证南宋农耕、桑蚕、纺织、机械、服饰、美术、民俗、民风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2)、建筑学
《营造法式》共分4部分36卷,李诫撰。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刊的一部建筑典籍,是一部由官方向全国发行的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因其是产生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之下,目的乃是为了加强对官办建筑行业的管理,于绍圣四年(1097年)命李诫编修。
第一部分,将北宋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成“总释”两卷;
第二部分,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即“各作制度”共十三卷;
第三部分,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共十五卷;
第四部分,结合各作制度绘图一百九十三幅,共六卷。

中国古代建筑学权威著作!从木质构造到泥瓦用石,再到雕刻绘画全都有详细的技术介绍,读懂了它,就彻底认识了宋代建筑!谁家要盖房子或者想给小白昭昭一个甜蜜小窝,可以参考。估计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写不到的!

3)、法医学
《洗冤录集》5卷53目,约7万字,宋慈撰,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目录如下:

卷之一,1条令2检复总说上3检复总说下4疑难杂说上;
卷之二,5疑难杂说下6初检7复检8验尸9妇人10四时变动11洗罨12验未埋瘗尸13验坟内及屋下葬殡尸14验坏烂尸15无凭检验16白僵死瘁死;
卷之三,17验骨18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19自缢20被打勒死假作自缢21溺死;
卷之四,22验他物及手足伤死23自刑24杀伤25尸首异处26火死27汤泼死28服毒29病死30针灸死31扎口词;
卷之五,32验罪囚33受杖死34跌死35塌压死36外物压塞口鼻死37硬物瘾痁死38牛马踏死39车轮拶死40雷震死41虎咬死42蛇虫伤死43酒食醉饱死44醉饱后筑踏内损死45男子作过死46遗路死47死后仰卧停泊有微赤色48死后虫鼠犬伤49发冢50验邻县尸51辟秽方52救死方53验状说

卷1的条令29则,就是对检验官员规定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其余内容大致可分三方面:
1、检验官员应有的态度和原则;
2、各种尸伤的检验和区分方法;
3、保辜和各种救急处理。本书对尸体现象、窒息、损伤、现场检查、尸体检查等方面都有较科学的观察和归纳,有的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第52目“救死方”下,收集了自缢、水溺、暍死、冻死、杀伤及胎动等抢救办法及单方数十则,都是通过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4)、数学
《数学九章》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秦九韶撰,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第一,大衍类,集中阐述了他的重要成就──大衍求一术,即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第二,天时类,是有关历法推算及降雨降雪量的测量。
第三,田域类,是面积问题。
第四,测望类,是勾股重差问题。
第五,赋役类,是均输及租税问题。
第六,钱谷类,是粮谷转运和仓库容积问题。
第七,营建类,是建筑工程问题。
第八,军旅类,是营盘布置及军需供应问题。
第九,市易类,是交易及利息问题。

5)、天文学及机械学
《新仪象法要》苏颂。既记叙了11世纪前我国天文学上的成就与天文仪器制造史,又描述了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留给后世的一份极具科学价值的珍贵史料。

8、石刻资料
《金石萃编》、《江苏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粤西金石略》、《山右石刻丛编》等金石书中,著录了不少宋代石刻,其中有许多是在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的,或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也很可参考。

9、佛教史籍
《佛祖统纪》54卷(现行本缺十九、二十两卷),宋释志磬撰。本书卷首有《通例》一篇,说明本书的体制、内容、写作的旨趣和方法。书中有关于佛、道矛盾及摩尼、火祆诸教的史料。

关于火祆教,或称祆教,其实就是流传于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因为其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所以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之所以提出来,因为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

《佛祖历代通载》22卷。元念常撰。又称《佛祖通载》。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作者虽为元人,但其内容有关宋末的轶闻,如瀛国公之死等,可补《宋史》、《元史》之阙。

10、其他

《武经总要》前、后各20卷,曾公亮、丁度撰,明金陵书林唐福春刻本 、《四库全书》本、《兵书集成》影印明唐福春刻本。

仁宗时奉命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其后又将《孙子》等七部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朱子语类》黎靖德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

《历代制度详说》20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吕祖谦撰。此书凡分十三门,一曰科目,二曰学校,第三门原本阙页,佚其标题,所言乃考课之事,四曰赋役,五曰漕运,六曰盐法,七曰酒禁,八曰钱币,九曰荒政,十曰田制,十一曰屯田,十二曰兵制,十三曰马政。

《宋登科记》
说白了,就是考据某一年多少人中进士,都是谁的……奇书。

注:

1、撰写内容来源于个人收集的文献,属学术探究范畴。
2、版权属于时进军个人,转载需注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