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线条
导图的中心确定之后,发散思维开始运转,我们得到了关键词。而要将其记录,第一步是画线条。
首先要确定的是:线条的形状应该是怎样的?是直线?还是曲线?
相对于直线,曲线在视觉上和跳跃的思维更契合,也更能刺激我们的大脑。
其二,线条流不流畅
线条不流畅,会影响到视觉的流畅,进而影响到思维的流畅性。为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方向要平:线条的方向和纸的长边要基本平行,会让文字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2.不要中断:主干要和中心连起来,关键词写在线上,不要压线,使线条中断;
3.长短适中:每个曲线的线长应该略大于关键词的长度,不要过短,也不过长。
其三,分类明晰
这张导图有两点做得好:一是加粗了主干,让分类看起来更明显了;二是用了不同的颜色,各分类的区别也更清晰了些。
不过,也有两点不太妥当:一是“中期”主干的处理方式,不同于另外两条;二是“价值”分支的颜色和主干不同。
所以分类明晰的技巧是:
1. 主干加粗:主干加粗,让各个分类更明显;
2. 一色一支:每条主干和下属分支一个颜色;
3. 形式统一:主干的加粗形式统一,更清晰。
修改导图后.......
在选颜色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联想。
以上面的图为例,如果在看到“流畅”时,你联想到了树的生长,继而想到的颜色是绿色,那么,你便可将其分类的颜色定为绿色。这样,颜色便能起到加深理解记忆的作用。
综述............
二. 布局
导图的布局最好是为目的服务的。
三、图像
在为一些关键词配画时,我们有时会卡住,因为不知道要为词语配什么画。而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解决的。
下面两组词你觉得那组更难画?
A. 爱情 秘密 美丽
B. 钥匙 花朵 戒指
显然是A,因为A都是抽象词,B是具象词,但我们可以发现,A和B有相对应的地方:爱情-戒指、秘密-钥匙、美丽-花朵。
这说明抽象词是可以用具象词表示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顺利地从抽象词想到可以直接转变为图像的具象词。
在此我们可以先从抽象词A跳到抽象词B,再由抽象词B发散具象词。不过,这样得来的具象词要检验一下是否真的可以表示抽象词A。
举个例,从“幸福”这个词可以这样联想:“幸福-家庭-三口之家(两大人中间一小孩)”。
还有一个小技巧,和上面的刚好相反,是从具象词发散抽象词。这可以帮助你积累更多的“抽象词-具象词”组合。
举个例子:请你为“钥匙”想出至少7个的抽象词:
当你遇到这些联想到的抽象词时,就可以很快想到“钥匙”这个可选的图像。这样就能实现“一图多用”,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
这些对于激发和拓宽孩子的思维广度都很有帮助。
四、符号
对于孩子来说,添置一些符号可能会使画导图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
我们可以将导图中的符号根据其功用的不同分为前置符号和连接符号。
前置符号,指的是放在关键词前面,起到强调、排序等作用的符号;而连接符号,指的是在
导图中连接不同的关键词,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连接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联系。其中,最为常见的连接符号是“线条型符号”。
将上面提到的行李整理和出门前物品整理的例子加以标识:
如果有意将符号画得更立体化的话,可参考下图:
总结:
部分图片来自熊猫小课,感谢熊猫小课的老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