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电影冒出个「清明档」,真的是逢节必「档」。
人为造节,是典型的消费主义陷阱。目的只有一个,诱导我们花钱呗!
但是一直没有人打清明节的主意,难道节日也有鄙视链?
时值清明,我们就开个脑洞——
如果资本动起了改造清明节的主意,那他们会怎么做呢?
NO.1|壹
清明节没被资本改造,主要原因是消费品实在太便宜了。
比如南方的青团,几个就吃撑了,价格便宜,复购率也低。
改变这种状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名。
既然妇女节可以叫「女王节」,那清明节也可以叫「阎王节」。
清明节,听着多清淡,一听就不想花钱,反而适合春游踏青、亲近大自然。
「阎王节」就大不一样了,一下就很高大上,感觉整个阴间都在开派对。
既然是开派对,肯定要花钱啊。钱从何来?当然是我们阳间烧过去啊!
改名只是第一步,但还远远不够。多烧点纸钱,也不足以让资本割太多阳间人的韭菜。
NO.2|贰
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殡葬行业进行结构升级。
票面一万亿的冥币,在阳间只卖20元;宝马奔驰这样的豪车,在也只要30元,未免也太便宜了。
还有那些纸房子,均价也在300多,年年那么多的人烧,怀疑阴间到底还有没有地皮给别人造房子。
建议传统行业也要加入到殡葬行业,如宝马奔驰,在「阎王节」也要设计制造祭祀用车。
在做工上肯定比普通纸车更上档次,且在4S店售卖,有了官方背书怎么也得卖个三四百。
相比粗制滥造的路边摊,你觉得哪一款纸车,在烧后更会在阴间转化成实物呢?
房地产行业也一样,像万科、保利这样的开发商,也要在阎王节分一杯羹。
官方出品祭祀用的纸房子,地处阴间市中心,毗邻地铁,步行可达奈何桥,著名设计师设计,精装修样板间,支持VR看房…
这样的房子,一套怎么也得卖个两三千,不过分吧?
其他所有行业,如化妆品、数码3C,都应该加入到阎王节的狂欢中去。
各行各业团结起来,一起制定全新的行业秩序。
这样,纸房子、纸车子、纸iPhone、纸口红才能卖个好价钱。
NO.3|叁
接下来,就是大量的推广,让阳间的人消费起来。
先投公众号,让他们制造焦虑。
告诉他们,如果不烧东西的话,亲朋好友就会托梦给你,在独自走夜路时跟你说悄悄话,甚至在你睡着时站在床边看着你……
标题都想好了,就叫「最近的中产阶级,都在烧」。
另外就是抖音网红,拍那些烧纸房子、纸车子的视频。
最近《不怪她》在抖音上很火——
我开着邻居家的Toyota追着日落。
就让他们烧Toyota的纸车子,直接改成「我烧着Toyota的纸车子追着日落」。
小红书网红最喜欢这里打卡、那里拍照,可以来一组火葬场探店打卡。
「我们探店了**火葬场,火化设备好先进哦…」
「今天打卡了**墓园,环境超棒的,我以后也想住在这里!」
购物节不止「618」、「双11」、「双12」,「阎王节」也不能只有一个。
中元节、西方万圣节…一个都不能落下,统统改造成「阎王节」,阴间狂欢一整年!
PS:
很有必要说一下,这篇文章并不是调侃我国的传统节日,而是讽刺消费主义造节的行为。
其实购物节挺好,价格也便宜,我每年都会买好多东西。
但如果你在本该省钱的节日里,反而浪费了很多钱,意味着你可能买了不需要的东西,那就中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