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上帝死了”是尼采最为疯狂的名言之一,这句话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在《瞧!这个人》里写道:“在我的著作中,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代表我自己。我以这部著作给予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极其伟大的赠礼。”在他看来查拉图斯特拉的语言是平静的,它不像狂热分子那样去说教,去要求别人必须信仰他自己。
尼采认为做“智者”、当“圣人”或者成为“救世主”乃是一种颓废的行为,他写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决不是希望人们信仰他的学说,而是要赠予人们一口宝井,让他们从井里汲取金银珠宝。所以他说:“你们是我的信徒,但是,当信徒对你们有什么用!”“你们崇拜我:但是万一有一天你们改变崇拜,那又该怎么办呢?你们要当心,免得让雕像压扁你们!”跟耶稣要求人们崇拜他和上帝不同,尼采从不要求别人崇拜他自己。
尼采告诉我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基本观点乃是“永恒轮回思想”,但是这本书采用了隐喻、抒情和箴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系统性的哲学著作,因此读起来更显得晦涩难懂。海因里希·冯·施泰因博士曾跟尼采说,他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全不理解”。尼采告诉他:“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人理解了书中的6句话,也就是说,体会了这些话,那么他可以把普通人提升到‘现代人’所能到达的更高一层的境界了。”尼采认为他跟叔本华相反,叔本华的书直到他年老了才能被人读懂,尼采却说“现在没人读我的书,将来也没有人读我的书。”
所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成为了“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我们今天对这本书的介绍仅限于第一部的《序言》,作为入门的开始。
显示大图
尼采与叔本华
尼采为什么说“上帝死了”?
查拉图斯特拉是古波斯的宗教思想家,尼采借助他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在书的开头,三十岁的查拉图斯特拉就离开故乡,遁入山林,隐居起来。过了十年之久,忽然有一天,他的心灵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太阳的意义乃是为了照耀人,如果没有人,阳光也就没有意义;同样,如果没有信徒,那查拉图斯特的思想也就没有价值。
查拉图斯特自认为自己的智慧已经充盈了,就像采足了蜜的蜜蜂,他想把这些智慧传播到人世间去,影响其他人,所以他说“我需要伸展的双手。”
这样,他就放弃了隐居的生活,不再享受自己的精神和孤独,而是从智慧之巅降到愚昧的深渊去——他决定下山布道。
查拉图斯特在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一个白发老人在森林里寻找树根。老人其实是个圣徒,他藐视人类,敬爱上帝,不屑于跟人群为伍,不肯传授他们智慧。所以他劝查拉图斯特拉不要到人群中去,不要把智慧的火把传递给他们,因为觉醒者在沉睡的人们那里是得不到任何东西。以其还俗拖累身体,不如继续在山里修行。
但是查拉图斯特拉拒绝了,他说:“我爱人类啊!”圣徒却说:“现在我爱的是上帝:我不爱人类了。在我看来,人是一个不太完美的东西。”他认为群众不能接受真理,而且也不相信哲人和圣徒说的是真理,他们只会怀疑和迫害智者。因此告诫查拉图斯特拉“不要到人群里去,待在森林里吧!”
查拉图斯特拉下山
当查拉图斯特拉问他待在森林里干嘛时,他说:“我笑啊,哭啊,哼哼唧唧:我这样赞颂上帝。”查拉图斯特拉听罢这话,知道自己跟圣徒是两路人,圣徒宁肯去服侍那虚无缥缈的上帝,也不肯关心自己的同类。所以查拉图斯特拉跟他分道扬镳,并且在心里说:“这位老圣徒待在森林里,居然还根本不曾听说: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以基督教为根基的旧价值已经倒掉,现在已经到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了,而那些守旧的、愚昧的圣徒却还抱残守缺,真是可悲啊。
“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
上帝死后,应该怎么建立新的价值呢?当查拉图斯特拉离开森林、来到城市、站在广场上时,他对民众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
“超人”就是“现代人”,只有让上帝死亡后,“超人”才能从“普通人”中发展过来。因而“普通人”是需要被克服的。尼采认为人是需要发展的,就如猿猴是我们的笑柄和羞耻一样,我们本身也是“超人”的笑柄和羞耻。当我们变成“超人”后,回看那个匍匐于上帝雕像脚下的自己,会显得多么的可笑和羞愧啊!
“超人”是什么呢?尼采说:“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超人是“忠实于大地”的人,是面向现实的人。他们把那些阔谈超尘世、空讲来生的人视为放毒者。只有让上帝死掉,人们才会摆脱对虚幻天国的迷悟,重新用脚着陆,珍惜现实的自己。
“超人”的新价值观与基督徒正相反,前者忠实于大地,后者忠实于上帝;前者爱护肉体,后者蔑视肉体;前者热爱今生,后者渴望来世;前者珍视生命,后者抛弃生命;前者围绕着新价值打转,后者围绕着戏子打转;前者讲的是“我意愿”,后者却信奉“你应当”。所以,在第一部的《三种变形》、《彼世论者》、《死亡说教者》等各篇中都对基督教的旧价值进行了讽刺。
这时候的查拉图斯特拉希望用一种新的学说来招揽信徒,取代基督教,然而结果却恰得其反。
让上帝死掉,让超人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