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谁会认为,诗仙李白的入士是为了求取功名。一如,陶潜先生出任彭泽县令(今九江市),同样是揽着酒坛子去的。但我们这位青莲居士李诗仙喝酒千杯,是为了交朋结友,好把自己的人脉一点一滴的做起来。最起码在官场上,这一步是必须要做的。不说之后都会变为死党吧。但在关建时候,多少还能说得上话。只不过,诗仙的真性情,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实在过于直白。所以,被人当枪使,似乎也就在所难免。在被卷入永王之乱后,唐肃宗一气之下把他流放夜郎。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肃宗李亨,对先帝喜欢的这些李诗仙写的诗词歌赋,早已厌烦透顶。而又实在不想让这位先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卷入党争,“祸害”官场。才叫他永远的处江湖之远,别再来烦君了。至于,我们亲爱的陶潜先生的境遇,依我看来,那显然是另外一副风景。当然,人家是贵族出身。曾祖陶侃先生,曾剿灭过张昌起义、陈敏叛乱并兼任过荆州刺史,平定过王敦之乱,被晋明帝赐予征西大将军。在东晋时期,那可是威名显赫不可一视的人物。所以,借着曾祖的威名,他老人家也曾溜达出门做过江州祭酒,还做过建威参军,最后,出山做了个彭泽的县令,依着这酒蒙子的脾气,你猜他老人家做了多久?答案是八十来天左右。为什么?理由也很简单,上方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空降了一名谏官督邮,一个搞监察官员的御史,自然是对闲散的县令极为看不惯。横挑鼻子竖挑眼也就算了,竟然还查根问底使绊子。而休闲惯了的陶潜先生哪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头也不回地挂冠而去。那架势可比李诗仙更有排面。那么,为什么会如此不同?究其原因,似乎也好理解。虽说二人同是名人,但一个是名士贵族,一个是平民庶族,一个是先名后才,一个是先才后名,这在那个名份决定命运的古代。两者的命运走向,那差得可不止一点半点。倘使,天上还有人间,那在人间里坐着的一定是陶潜先生。而决不会是流放于夜郎,最终溘然长逝于他乡的李诗仙。
随感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