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在他的自传里面,描述了他和曼陀罗的相遇。
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有一段时间,荣格心中茫然,感觉自己浮在空中,不知何去何从。在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陷入黑暗,沉浸在与无意识的面质。
当第一次时间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他逐渐开始步出黑暗,有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开始理解曼陀罗的图案。
1916年,荣格画了第一幅曼陀罗。当时他并不理解。在1918年到1919年间。他每天早上都要在笔记本上画一幅小的圆形图案,也就是曼陀罗。曼陀罗似乎在呼应他当时的那个内部状态。借助这些图画,荣格得以日复一日地观察自己。例如当他的内心出现愤怒而失去平衡,第二天就会自然画出一副有所改变的曼陀罗:部分的边缘裂开了,图案的对称性被打破了。
渐渐地,荣格觉得真正的曼陀罗是“形成转换不灭心灵的永恒游戏”。当一切顺利的事,曼陀罗便是和谐。曼陀罗不能容忍任何自我欺骗的行为。
荣格的曼陀罗,是关于自性状态的密码,它们每天呈现在荣格的面前都是崭新的。从中荣德也看到了自性,就是他的整个身心正活跃地工作着。
一开始荣格只能模糊地感觉到,曼陀罗对自己来说很重要,自己需要守护它们;对它们的理解也是模糊的。荣格明确地感到它是某种核心的东西,并适时地从中获取者关于自性的信息。
自性是一个不可分的个体,是人格的完整性。自性就是荣格的世界。曼陀罗所表现的正是这一个体,他等同于心灵的微观本性。
在这个期间中,荣格画了无数的曼陀罗。在画的时候,他也反复的问自己,这个过程将导致什么结果?他的目的何在?荣格根本不知道曼陀罗将带他走向何处,他只好让自己顺其自然。
荣格在开始画曼陀罗的时候,他注意到所有的一切都通向中央的一个点。不管他所走的路,还是说采取的步骤,都是通向中央的。荣格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曼陀罗就是这个最中心点。它是你一切道路的交汇处,通向自性化。
在1918年至1920年间,荣格开始意识到,心灵发展的目标就是自性化。不存在线性的进化,只有一个围绕着自性的螺旋。均匀的发展最多只存在于初始时期;随后,一切直指圆心。
当荣格发现曼陀罗是自性的一种表达途径时,就知道自己已经到达自己的极限。荣格对这一洞见感到心里踏实,逐渐找回内心的平静,走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