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开始读成甲的《好好学习》。
首先非常感谢 Danny 的赠书,虽然今天只看了序言和第一章,已经非常有收获了。这本书是讲知识管理的,当一个人学的东西越来多,通过知识的管理更有效地学习就变得极为重要。
第一章,让我梳理了以往看《穷查理宝典》的一些心得,成甲对“临界知识”、“认知深度”等的描述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然后再去总结在书中的收获。今天只是聊一聊,第一章内容所激发的我对学习的一点发散性的思考,不是读书笔记。
社会发展,带给人们更充足更优质的食物,现代人因为营养过剩而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营养不良或者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同时,社会发展也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知识。以前生存需要食物,当食物充裕之后,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便需要知识。面对丰裕的知识,有的人抗拒,有的人慌不择食,有的人量力而取,有的人精挑细选,也有一些人在开拓着知识生产的边疆,每一种选择的态度,都会长远地影响人的生活。
今天我思考的,是作为一个学习者,面对知识,如何学习。
首先,就是不抗拒新的知识。这一点非常明显,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很容易抗拒与自己预见并不相符的信息,从而失去将正确信息转变为知识的很多机会。
其次,慌不择食也是不可取的。不同的知识价值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知识对不同的人也会有着不同的价值,未经甄别的获取知识其实有着极高的机会成本。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甄选知识的能力,哪怕花费比较大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因为这样的能力一经建立,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最后,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力量。我想重点说说这一点。
让知识成为自己的力量,就是我们能够随意地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把它变为随手拈来的工具。但是,我们却时常有着这样的困扰——明明很认知地学习过这个知识,也努力地记忆过,一旦面临具体的事情却不知如何运用,更多情况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还有个工具。这是知识管理上的混乱,知识结构缺乏筋骨。
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和吃饭类比,一个吃着精挑细选地食物的人,比抗拒吃饭的人以及慌不择食的人更健康,但是他并不一定很有力量,他还甚至会有些肥胖。学习也是一样,哪怕精挑细选地学习一些知识,我们仍然缺乏力量,甚至“知识瘫痪”。
有着良好的营养来源的人,如何把食物转变为力量?通过健身。所谓健身,通过消耗大量的摄入体内的营养,来塑造自己的过程。学习应该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才能把知识转变成力量。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呢?我想先从一个更底层的概念,去看待这两件事——耗散结构。
一个系统如果是孤立的,那么它就会倾向于越来越混乱无序,而不会变得有序。而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的特征是,存在于开放系统中,靠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使系统形成有序结构;保持远离平衡态。健身,就是这么一种活动,健身好手通过摄取能量,又耗散能量的方式,让自己的身体维持在一个有序、有力的状态上。
要想将知识转变为力量,就需要把自己的学习体系打造成耗散结构。耗散式的学习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有条理、有结构。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有着这样的学习效果金字塔了,因为在金字塔的底部的学习方式,更符合耗散式学习。
耗散式学习,不仅注重输入,而且注重输出。输出方式多种多样,甚至学到一个东西找别人吹吹牛皮也能让知识更好地固化。怎样建立起高效的耗散式学习呢?期待下次交流。
奥卡姆的刀
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