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眼看世界 潜心做教育
此刻,正坐在返程的列车上。
脚下车轮滚滚,窗外景色变换,正是“在路上”的感觉。
2015年12月9日至18日,在市教育局师训科的精心组织下,新乡市省市级名师高端研修班在苏州大学如期举行。9天来,我们聆听了10多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先后深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苏州市第十中学考察学习。仿佛一扇扇窗户在我们的眼前渐次打开,培训使我的眼前敞亮了,心中的目标也更为明确了。
一、追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已是隆冬,苏州的街头却还可以看到有零星的花儿绽放,比如茶花就依然吐露着粉红的花蕊;细雨如丝,绵绵不绝,在北方春天才会有的景象,却是苏州冬季的常客。
没有繁花似锦的热烈,却有丝雨如愁的无奈。此景与前往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心境是那样的贴切。
本次培训是全市省市级名师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大多已有20年左右的教龄,而且在单位小有成就。从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多老师已步入一个高原期——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鲜有突破性的发展。专业发展方向的迷惘、职业倦怠等问题,在我们的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
不甘心,要突围,这是培训班学员的共同愿望;重培训,促提升,这是教育局领导的殷切期望。
感受江苏教育,追寻教育之梦,我们为“追梦”而来。
二、聆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9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12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写出两万多字的听课笔记,收获自不须多言。但最让我感慨的是一位老先生。他就是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
他,满头银发,已是75岁高龄;
他,神采弈弈,自称“精神灿烂”。
留念的照片上,记载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培训的舞台上,活跃的是一位睿智幽默的智者。
他的PPT极简单,只有培训方准备的一页封面;
他的讲座极丰富,对”名师的阐释“如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极深刻却又极清浅。
其实,他自己就是名师的典范。他让在座的每位学员心中都会默默叨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三、思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培训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
第一个关键词当然是”名师“二字。以成尚荣先生的见解,名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先生”,是一个知识分子;其次应当是一个“道德教师”;其三应当是一个反思型的“实践家”;其四应当是有教学风格的“领唱者”。我是2011年度省级名师,但当我们把自己与成先生所讲进行比对的时候,我不禁”汗涔涔“了。但成先生给我的启示还是蛮多的。印象最深的有几点:一是,要成为社会的良心,关注社会,有社会的良知;二是,要以道德的方式展开教育,而尊重是教育的起点,是道德的起点,也是人性的起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须以尊重为前提;三是,要形成并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而这又是以”团队“为基础的风格。
第二个关键词是”诗意“。江南多诗人,讲座的老师中也不乏有情怀之人,夏骏博士的《姑苏露月说诗意——怎样做一个讲座》,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的《我寻找我的仓央嘉措——教育的理想在哪里》都是极有诗意的表达。追求诗意的生活,做有诗意的教育,是许多教育人的梦想。何谓“诗意”?我以为,所谓“诗意”首先是“喜欢”或“让人喜欢”。好的教育首先就当是让人喜欢的教育;其次,是“有趣味”或“有滋味”,这种趣味是一种高雅的趣味,这种滋味是一种享受的滋味。其三,是一种“情怀”,它能给人温暖,予人慰藉,而不是只用数字说话的“冷冰冰”的标准。
第三个关键词是“研究”。以研究的姿态去工作,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去研究,这是我从所有讲座的老师身上看到的共同之处。尤其是陈萍、于洁等一线名师的身上,他们的成长无不烙着“研究”的印痕。那些我们看着极平凡的小事,他们却能够从中看出端倪,能够条分缕析、找出症结所在,拿出“对症良药”,这不正是“研究”吗?更可贵的是,他们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所得用笔记下来,整理之后讲出来。这种系统性的思考,付诸笔端的行动,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
此刻的窗外,阳光驱除了雾霾,铁道旁的树木、房屋正飞快地后退。
莫名,心中浮现中一个词:知易行难。
还有陆游的那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改变!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