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五)功过不可少混,恩仇不可过明。
原文: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堕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起携贰之志。
译文:
长官对于部属的功劳和过失,不可有一点的模糊不清,假如功过不明就会使部下心灰意懒而不肯努力工作;一个人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以表现得太鲜明,假如对恩仇太鲜明就容易使部下产生疑心而发生背叛事件。
个人见解:
-1-
读到前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以前帮助他打天下的功臣将相,为了争功甚至于拔剑击柱,因而使刘邦都感到胆战心惊。幸亏王陵等人的建议,经过一番“论功行赏”的程序之后,这些功臣才算平静下来各就本位,而使大汉帝国维持了长达四百年的天下。
-2-
其实,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甚至个人,都应该让做了事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一直主张一个观点。那就是人做事情,一定要有反馈,或者说寻找反馈。否则,一个人是很难坚持一件事或者帮助一个人。当然,这样的反馈未必一定就是物质上的奖赏,还有精神上的回馈。
一个国家刚刚经历战争稳定下来。其实,这时是最不稳定的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分崩离析。而这时稳定人心最重要,那么一定要稳住那些拥有兵权的人,否则又会引起一场战争。因此,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地论功行赏是极为有必要的。
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要重视那些在企业之中做了实事的人。如果做了实事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或者应有的反馈,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会离开公司,或者失去上进的斗志。如果,这个公司一直这样下去,就算现在再好,最终也会走向破产。
再谈谈个人。上面我已经提到了反馈。尽管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然而没有人是傻子,没有人会一直无休止的奉献。如果一方只是付出而没有得到一点点回馈,那么那个人最终也会慢慢放弃。所以,不要仗着别人喜欢或者爱你,就可以有恃无恐。这样对自己和他人都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3-
关于恩仇。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大宴群臣,楚庄王令其爱妾许姬敬酒,恰遇风吹烛灭,黑暗中有人拉了许姬飘舞起来的衣袖,许姬顺手摘下那人的帽缨,并要楚庄王掌灯追查。楚庄王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并请群臣都摘下帽缨后再掌灯。不久,吴国侵犯楚国,有个叫唐狡的将军屡建战功后,对楚庄王说:“臣乃先殿上绝缨者也。”
-4-
正如原文所言,如果一个人总是将恩仇分得太鲜明,人们会对他有些畏惧。因为这样的表现也会让周围的人想,是不是某天我们之间产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也会来报复我呢?另外,很多时候,仇恨往往源于恩情。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中也提到过这一点。如果大家形同陌路,那恩仇又何来呢?
当然,要将恩仇模糊也是很难的。毕竟,爱恨是人的天性。这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无法控制的,情绪只有被引导。所以,我们要学会引导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想控制它。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观察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喜怒哀乐,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5-
结语:
“功过不可少混,恩仇不可过明。”认真对待生活的奖罚,认真思考每一段恩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