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好像成了一种高大上的事情,各个名家大牛都在鼓吹自己很爱读书,就好像是读书让他们跃然人杰的。可我觉得读书这件事没有这么伟大,读书其实只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方式罢了。
读书当然是有好处的,古诗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提升人的内在气质与素养,能够积累知识增长学问,如果经过了系统的收集与思考还能提升思维能力。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很多未知世界的大门,能够见识更多的未知与奇特,丰满自己的思想。书籍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好书都是别人智慧的总结,我们不需要自己艰难摸索就能够通过书籍学到自己有用的知识,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那读书有坏处吗?当然有,读书太多如果不好好消化总结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自己的头脑就会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己的三观可能就会被扭曲。比如我以前看《奸的好人》这套书的时候,价值观就险被动摇,还好及时发现得以调整,如果没有稳定的价值观这套书建议不要去触碰。所以读了书之后要用自己的语言通过交流或者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知识为自己所用。还有,读书其实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学习知识的方法,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所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与有思想的人交流。“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学习知识来说,读书就显得效率低下了。
那书要怎么读呢?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以书为师”,就是说把书当成了老师,尽信书中所言,认为一切都是好的,无条件接纳一切,而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是读书的初级阶段,属于积累期;第二层是“以书为敌”,就是说把书当成了敌人,反对书中所说的一切,全盘否定,然后说出自己反对的理由,这属于成长期,当读书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到了这个层次;第三层是“以书为友”,就是说把书当成朋友,与它做思想上的交锋,你来我往,深化自己的思维。读书的过程就是自己的思维格局重建-打破-重建,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书籍的选择,有一个方法,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推荐的书籍或者喜欢的作者推荐的书籍,他们就是你书籍的过滤器。经过他们的过滤,书籍的质量会要好一些,并且也会比较符合自己的口味。
就像旅行,并不是说去过一趟西藏就能够找到人生的真谛,读书也是一样,读了一本好书也只能说这本书你读过,真正从中得到了什么,在于自己思想的感悟,而读书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