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掐指一算,聚北京中考还有10天,我该怎样陪你们冲刺呢我的孩儿们?
从二模考试之后,我就开始逐一连线每一个孩子,一边做试卷分析一边给出复习建议,到今天还有几个没完成,刚哥昨天晚上九点半了还打电话来问:老师,您给我什么样的复习建议呢?结果我忍着先生的白眼跟他聊了一个小时。
“你对闺女有这么耐心吗?”先生甩我一句话。不用他问,我都在摸着良心问自己。惭愧,我对闺女真没这么耐心……
迟迟没有跟刚哥单独连线说复习建议的事,是因为每天都跟他说的很多,每天正常的网课结束之后,都会有两句常规对话: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
"本节课已结束,想跟刚哥一起研究问题的同学可以留下。"
一般情况下留下来的同学不多,因为刚哥的问题太发散,一来大家觉得他的问题跟中考关系不大,二来被碾压的感觉毕竟不好,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留我一个人受虐。
刚哥的提问除了兴趣所在,还有一点小小的要难住老师的心思,之前教他的老师是毕业于211大学的高材生,从来没有被刚哥的问题难住过,但是却被他的问题搞得失去了耐心,毕竟还有那么多其他的孩子需要关注。
我耐心倒是有,但常被他的问题问住。比如他会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老师,托勒密定理是什么?比如他会突然抛过来一个从抖音上找的稀奇古怪的题目……每每这时,我就认输。
我当然能看出来,开始每次认输的时候,刚哥就会露出掩饰不住的获胜的小得意。有一次他还很得意的跑过来告诉我:老师,就是那个您没做出来的题,我去问劳技老师了,他做出来了!
“是王老师吗?”我说,“他就是很棒哦!你可找到对的人了,他以前也是数学老师,也特别爱钻研。”
“那,他为啥不教数学了?”
“因为他更适合搞科研。你去请教王老师一定要有礼貌哈,他可是咱们数学课强有力的外援!”
这一回合估计是刚哥没有意料到的,本来是一记重拳,结果打在了棉花上。但我所说的,也的确是真心话。
刚哥今天的“课后一问”是一道“正经题”,虽然难,但不是那么稀奇古怪,隔着屏幕跟他一起分析,没用多久就做出来了,不得不说跟这样的孩子一起做题真是很痛快,一点就透,指哪儿打哪儿。
题做完了,看不到他的表情,但听见他在屏幕那边说:还是老师牛啊!
还真难得,被刚哥夸牛,心中窃喜一下,赶紧趁热打铁:
“老师只是题做得多,下了笨功夫,要说对数学的热爱,老师真不及你呢,你在老师眼里属于那种天才的类型。我在《三体》那本书里看到过对一个数学天才的描述,说给他一道数学题,他一下子就说出答案,别人问解题过程,他很不解,说答案一眼就看出来了还要什么过程。所以每次老师要求你好好写解题过程的时候都挺纠结,怕因为这些过程妨碍了你的想象和判断,但不要求过程吧,又担心你考试吃亏,毕竟好高中是要拿高分去上的……”
咳咳,我这像不像唐僧?
好在孩子在屏幕那边说:“我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