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个好皇帝
近读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文帝产生了好感。不得不说一下,我一般对这类人没有多少好感的。
皇帝,中国有几百位,普遍的形象就是:后宫佳丽无数,或者好打仗,或者搞建设,一般都活不了太久。平均寿命39岁。我最近的一篇简书文章《中外历史名人寿命排行榜》,最难找的也就是1岁到20岁以下去世的历史人物了,但最终历代中国皇室帮了最大的忙,填补了诸多空白。要不然,那篇文章就不能完工。
话说回来,讲一讲汉文帝。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相争,灭了秦朝之后,刘邦这个当初不咋样的人,最终混出了人模狗样,也可以说是说奉天承运,当上了皇帝。
他有一个儿子,叫刘恒。如今,人们把他叫做汉文帝,这个人是个很不错的人。以前,学历史,知道汉朝初年,有“文景之治”,意思文帝和景帝开创了汉家江山的盛世。仔细一了解,此人真不简单,而且还是一个极好的人。
汉文帝,在被封为“代王”的时候,小心谨慎,不事张扬。以致于朝廷安排人来,告诉他说让他继承皇帝大位的时候,他几乎不敢相信。算了一卦之后,才听从了手下人的建议,胆战心惊惶恐不安的打算进京接受这个天子的大位。
现在,直接说他的优点: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上曰:“古治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翻译一下,2100年前的汉文帝是这样说的:“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置进善言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牌,用以打通治国的途径,招来进谏的人。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的罪状,这就使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做皇帝的也无从了解自己的过失。这还怎么能招来远方的贤良之士呢?应当废除这样的条文。百姓中有人一起诅咒皇帝,约定互相隐瞒,后来又负约相互告发,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如果再有其他不满的话,官吏又认为是诽谤朝廷。这些实际上只是小民愚昧无知,就判为死罪。上述做法我认为很不可取。从今以后,再有犯这类罪的,一律不加审理不予治罪。”
如今的朝廷,竟然还有“妄意央中”一罪,每年由此被处置者,大小官吏无数。虽说,官贪吏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胸怀之宽远,远不及刘恒皇帝,或者刘皇帝有如此高远之见识,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司马迁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就是说,皇帝即位23年,皇庭宫室,一切御用之物,都没有什么增加。如果对老百姓不利的条款,就修改放开以利于百姓。曾经计划造一座露台,请来工人做个预算,说要100金。汉文帝说,‘100金,这是十个中等富裕人家的家产啊。我住在先帝的宫室里,心里常常感到对不住。还造什么露台啊?’
其节俭如此,思前想后,真是无语了。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叫做“缇萦救父”,也是在这个汉文帝手上发生的:
有个叫淳于公的人,做过朝廷的小官,而且医术不错,甚至能预判人的生死,就一直在他的家乡齐国一带行医。但有一次,得罪了一个本地的达官贵人。因为,淳于公把达官贵人的一个家眷医死了。于是,后者不依不饶。要送他去官府治罪。
按照汉朝法律,淳于公将被送到都城,也就是皇城那儿,去接受“肉刑”的处罚。就是头上刺字、或砍去胳膊、或砍去脚。
淳于公有五个女儿,但没有儿子。在被差役押着上路的时候,几个女儿都跟着哭。哭着哭着,把淳老给哭发怒了:“养了这么多女儿。没有儿子,遇到大事,一点也不管用!”女儿们就哭的更厉害了。但小女儿,叫做缇萦的,才十五岁。激愤之下,决定陪着父亲去都城。一路上,一两千里路,就这么坚强的走过来了。
缇萦到了都城,请人代笔,写了一个状子,要转交给皇帝御览。大意是“我父亲在齐地行医,名声一直都非常好。今天被判有罪。但人死不能复生,人被砍手砍脚了,也不能悔过自新。我是他女儿,我请求官府把我收为奴婢,用我一辈子的付出,来还换回我父亲受刑的罪过。让他有机会悔过,重新做人。”几经辗转,这个状子,还真到达文帝手里了。
汉文帝是个心怀慈悲的人。一想:上古的时候,如果氏族中有人犯了刑法,有了罪过。就在他的衣服上,做上记号。没有其他的体罚措施。竟然没有几个人犯罪。现在,人犯法了,砍掉肢体,处罚这么重。怎么还有人犯法呢?难道是我的德行不足以感化民众吗?人一旦犯了法,没有人对他进行教育,直接就进行身体上的处罚,让他一辈子不得翻身。我们这样做,难道都是对的吗?我看你们还是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把“肉刑”这种刑法给取消掉呢?
后来,大臣们研究了之后,就取消了“肉刑”。“缇萦救父”的故事由此传了下来。
像汉文帝这样,虚怀若谷,谨慎谦虚,节俭用度,施恩于民,难怪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时代。虽然,秦朝的败亡是最近的例子,以史为鉴,警醒犹在,但胡亥不也是二代皇帝、隋炀帝不也是二代皇帝?其关键还是在个人品行和修为。
所以,后人说:“若刘恒者,可为后世百世之师也!”
201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