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阮义忠《失落的优雅》中提到了台湾的民宿,写到这样一句话:
台湾的一些纯朴乡下,就是被毫无规划、散踞山头的一座座民宿搞得庸俗不堪,原本的好山好水变得千疮百孔、奇形怪状。
如今这“一座座民宿”同样开始在我们身边遍地开花,看着朋友圈里众多软文,推广,总能激起人心中无限的向往。
然而,曾经我们去找寻山林之美,是要下狠心,找路寻人,方得见美景。
“外人真想过夜,还得有村民愿意收留才行。”
不仅寻得目光所及的美景,更能偶遇人心之中的纯朴,虽然身体疲累,却能成就无限美好的记忆。
而如今遍地的民宿,交通便利,食住舒适,却难掩其金钱交易的本质。驱车行至,看一眼,住一晚,拎包返程,再难寻往昔的纯朴。
然而,我想如今的民宿和阮义忠书中所言“庸俗不堪”的台湾民宿又是不同,更多的是将山林与人居巧妙结合起来,居于山景中,景中有人居,民宿俨然成了一景。
而民宿的主人,则成了为生活奔波的人心中想往状态的具象化体现,吟诗,作画,焚香,饮茶,就连扫地,钯沙都成了洗涤心灵的手段,仪式,修行。
从前入山,见人心纯朴,如今近景,思心中想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