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今天中午接到刘老师的电话,问孩子今年是不是高考。
同学说的刘老师,是我们高中的班主任,今年75岁。每逢春节、教师节,我们都给老师打电话,送鲜花,一直联系着,因此我们的家庭情况,老师也都很清楚。老师以为我同学的孩子今年高考,就打电话问候一下。
同学说,老师的意思是孩子将来上大学,能在省内最好,如果将来工作能在身边那是最理想,相互有个照应。同学说,老师一再强调,人老了以后才知道孩子在身边有多重要。
是啊,人老了,特别是身体不好的时候,身边有个孩子照顾着心里确实踏实。
老师是2015年得了肾盂癌,幸好发现及时做了手术后,到现在为止身体一直还不错。老师有两个儿子,大孩子在外省,身边只有一个小儿子。那年他动手术的时候,是小儿子在身边忙里忙外,但孩子也有工作不能总请假,在出院的那天是他和老伴一起做出租车回的家。他说,如果两个儿子都在身边该多好。出院以后的化疗、查体,基本都是老伴陪他去,儿子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只要能自理就不麻烦孩子,但孩子在身边感觉踏实。
我和同学说,老师这是语重心长的话,可这不是我们能做主的。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一样,有自己的主见,我们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没有想过自己要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将来在哪里就业。现在的孩子知道的多,想法也多,家长无法左右,也左右不了。
至于以后养老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更不敢想的那么远,想多了就焦虑,还不如着眼于当下,把当下日子过好,就像老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走到那山砍那柴”,到时候再说吧。
我也见过能量大的父母,千方百计操控孩子的人生走向向自己预设的方向走,可是有些能控制,而有些确实控制不了,逼急了孩子来个“青春期”跟家长反着干,麻烦就大了。
同事的女儿在英国读的大学,谈了一个英国的男朋友,父母极力反对,不希望孩子将来留在英国。于是千方百计把女儿弄回国,成功拆散与英国男友的关系,并在国内的大型央企就业。应该说同事的意愿达到了,女儿在身边,又有稳定的工作,圆满了吗?没有。同事说女儿拒绝谈男朋友,都快30岁了,还没有着落呢。每当她说女儿的事情,真是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道都有了,也不知道她是否后悔为女儿做的一切,就是后悔,也只能是打碎牙只能往肚子里咽,忍着吧。
同学又说,你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将来如果在北京工作,你们怎么办,去北京吗?那么高的房价。
我说,打住,不要提这些遥远的事情,我也不想这些,趁现在老的、少的都没有找麻烦的,先过几天自由自在的日子吧。
难道想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