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情绪时,我们怎么做?【19/100】

文/妍丫

0 1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叫《成熟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

一位读者在文后留言,提到了痛苦:

无人会真切体会和帮助你分担痛苦。

看到这句话时,我细细思考了一会儿,觉得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能说这样的话的人,想必曾经经历过一些令自已痛苦的事,某个时候也曾真切地渴望摆脱此种心情吧。

但是,痛苦和饥饿感是一样的。他人无法体会你的饥肠辘辘,无法替你吃饭,同样,也无法体会你的痛苦难耐,无法替你分担。

痛苦是私人的情绪,和其他任何情绪一样,只能由自己独自承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希望自己能被人理解,希望有人替自己分担痛苦?

0 2

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一个很核心的观点。

一切不如意之情绪起源,皆因需求得不到满足。

它是一本教我们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书,更是一本教我们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书。

察觉自己的情绪的由何而来,同时,也通过沟通了解他人情绪的起源。

当我们感觉痛苦的时候,一定也是我们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我前阵子的低气压,来源于工作。明明努力工作,却还因为一些上级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好脸色看。

此时,我很难过。为什么难过?因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我需要的,是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公平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创造成绩的人能被认可。问题是目前并没有。

此时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回应自己的需求。

所以,我们希望有人能替我们分担痛苦,实际上是希望有人能替我们解决问题,满足内心的需求。

那么渴望被理解呢?

我一直在想,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吗?每个人的经历都如此不同,一个人要想完全感受到另一个人的感受,实在是太难了!

人是群居动物,内心同样讨厌孤单。我们渴望被理解,其实是需要找个同伴让自己感觉到不是孤身一人,而不是真的要求有人能和自己有同样的感觉。

正所谓“抱团取暖”,温暖,许是由此而来。

0 3

了解了痛苦情绪(或其他任何不如意的情绪)的由来,我们就有办法处理它了。

第一步,察觉。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置身局中,无法逃离情绪的牵绊,以致无法理智判断。

陷入情绪的我们就是这个当局者。而察觉情绪要求我们跳出局,观察自己。

比如,当我们十分生气时,胸口是不是闷得难受,脑中是不是万马奔腾?

一有此种情绪,立刻收住被其支配的各种念头,深吸一口气,停下来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生气?

第二步,寻找真实的需求。

真实的需求往往埋藏得很深,如果不有意识地向内探索,常常无法触及根本,而是浮于表面。

我工作上的例子,表面上我是讨厌有些上级的私人恩怨,实际上是希望能有一个和谐的、成绩能被认可的工作环境。

三,尝试分析这个需求。

一旦内心的需求被满足,情绪就会随之而去,就像哭闹的孩子拿到奶瓶一样。

但我们不谈满足。因为多数时候需求本身就是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个需求合适吗?用得着我们拼力满足吗?

所以其实,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时,我们的情绪已经渐渐平复,理智开始占了上风。

不合适的需求,我们立刻放弃。合适的需求,我们则想办法满足。

此时已经没情绪什么事儿了不是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