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有那种5点6点就开始读书,跑步打卡的么?
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看到朋友圈里太多的这样打卡的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懒了,我起床的时候,早起的人都已经看书1小时;我在急匆匆洗漱的时候,早起的人都已到公司;在飞奔去上班,在踩点线上争分夺秒时,早起的人都已完成了当天的工作规划.
所以,我也去尝试早起~天!对我来说困难的不是早起,而是应对早起之后带来的持续性睡意,不仅是看书效率极低,而整个上午都会处于困倦的状态,必须中午补觉才可以缓解.大概持续了一周,发现这种方式真不适合我,最重要的是我GET不到早起带给我的价值.无意义的坚持,注定会夭折.
后来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精力活跃期是不同的,自我评估就属于属于晚上活跃型,所以平时喜欢晚上看书,做课,学习之类的~还是越学越精神的类型,既然如此,又何必硬逼自己成为早鸟呢~
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年底的时候,会看到一些朋友晒自己一年看了几十本书,曾经会很震惊,怎么做到的,羡慕有被知识充满的大脑,甚至有段时间我为自己看不进书而惭愧,朋友给我说:当输入不进的时候,可以试着输出.那个时候我很困惑,我觉得自己了解的还不去阿年,怎么输出?那么问题来了,输入了知识,但却做不到输出,是哪里出了问题?书的知识不足支撑吗?还是自身缺乏内化的能力?
没去做过调研,但相信大多数人属于第二种,缺少内化能力.知识不会自己转换成能力,如同学习游泳,知道了游泳的每个动作不步骤,在岸边也练习的非常熟悉,,那到水里就会 了吗?答案是明显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旱鸭子.
上了一定年纪似乎有些顿悟,开始给自己做减法,重视知识到技能的转换.开始不在盲从,开始去思考坚持背后能带来的价值以及目的,只有想明白,才能快乐的做和主动的做.
如同,坚持日更简书,定的目标是自我的内观的输出口,及时此刻还有4分钟就到过12点了,我也并不觉得自己只是为了完成打卡.也不会感觉11点了为输出文章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