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所闻所见,都是些亲子教育中的困惑,随着孩子的成长,愈发感觉家长难当。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别人家的家长,父母即便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都不影响人家孩子成人成材,母亲可以是家庭妇女,偶尔打点零工,父亲可以是常年在外的打工人,但是人家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
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孩子,明明有很好的教育资源,熊孩子却不知珍惜,沉迷于游戏,荒废着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熊孩子如何能有可期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孩子少吃一口,父母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是逐渐老去的父母,日益蹒跚的脚步,迟缓呆滞的神情,却怎么也引不起孩子的警醒,父母终究只能是你半生的陪伴啊,哪一天,父母不在了,你怎么办?你没有适应社会创造生活的能力,父母又能如何去的放心?
前几天看到一个短视频,大意就是南方城市有这么一帮年轻人,手提一塑料桶,里面是他全部的家当,没饭钱了就提着他的家当去打个零工,挣了钱就胡吃海喝玩游戏,看过后,内心无比的难过,不知是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尽心尽力,还是就是熊孩子就是天生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年轻力壮单身时或许可以这样生活,但是将来成家立业呢,如何赡养老人抚育下一代?
提桶人意思是多指在厂工作的年轻人,辞职的行为。在工厂的年轻人多喜欢手提一个塑料桶,在桶中存放了自己的生活用品。还透露了现代打工年轻人的心酸,没学历、没技术是这些打工年轻人的标签。
其实桶里面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无非是毛巾、牙膏、洗发水之类的日常用品。不管初进厂的新工人,还是辞职离开的老员工,不少人都习惯将上述小物件放进桶里提着,方便实用。如果进厂后发现实际条件与自己想象的差距过大,他们会毫不犹豫“提桶跑路”。
或许真的是年龄大了,总是会无来由的感慨良多,只盼望世间少一些提桶人,也希望提桶现象能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