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解除焦虑的第二种方法是从死亡的角度来思考人生。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的死》的主人公长期以来与妻子毫无感情可言,他的孩子对他而言像谜一样毫不了解,他也没有朋友,他的社交就是那些能在事业上对他有所提拔的人。而在他45岁的时候,他的身体一侧开始疼痛,然后疼痛开始逐渐扩散到全身。对于他的同事而言,这是一个可以获得升迁的振奋人心的消息。而他的妻子担心抚恤金的数额,女儿担心的是父亲的葬礼会影响她的婚礼安排。
而对伊凡自己而言,只剩下几周好活了。他意识到自己一直过的生活在表面上虽然显得春风得意,而内心却是无聊苍白。他发现他曾经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即想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显得更加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他牺牲了所有的兴趣和对其他事物的感受,然而他现在发现,别人对他根本不在乎。他也意识到,他身上的那些与上层社会的人群所称道的东西相背离的难得的冲动,那些他经常压抑的模糊冲动,很可能就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其他的事物则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浪费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让他痛苦,然而更令他难以释怀的是他意识到他周围人所喜欢的仅仅是他的身份,而不是他真正的、脆弱的自我。他因为是一个法官、一个有钱的父亲、一家之长而受人尊敬,而现在这一切身份都即将消失,在痛苦和恐惧中,他知道他不能指望任何人能够爱他·····
《伊凡·伊里奇的死》,用基督教最优良的传统来解释,就是研究通过思考死亡如何使我们的追求减少世俗的成分,而增加精神的内容;如何使我们减少对打牌和宴会的迷恋,转而追求真理和仁爱。
感受: 读到这的时候,我想到我爷爷的死。我爷爷工作时是个官员,有着我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去世的前几年,他不断地说,当老师比当官员好,人平平淡淡一生就好。那几年,他虽然有孙子孙女的陪伴,可是还是因癌症而痛苦离世,一抔黄土隔开了我们,什么都没有带走。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身体,心态,自我满足,给亲人以亲和爱。
阅读: 死亡向我们揭示出我们妄图通过身份获得的各种意图都是极为脆弱或毫无价值的。当我们穿着医院的病服,等待死亡的来临时,我们易于对那些因为我们的社会地位而爱我们的人产生愤怒和反感,同时对他人精心策划的缺少感情的诱惑而生气不已。即将死亡的想法能够让真实回归社会生活。要想把我们的社会交往名单进行筛选和清除,最好的方法是思考在我们的熟人中间,有哪些人会跑到医院探望我们。
我们注定要在无助和落魄中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弥留之际肯定渴望像小孩一样被人关怀,那么我们就有一个极为清晰的理由,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那些最能够经受住我们身份变化腐蚀的人际关系。
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在尼罗河畔饮酒,写一部书,还是发一笔财,同时还鼓励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莎士比亚曾说过“四十个寒暑将会围攻你的额头,在你漂亮的田野上挖出一道道沟壑,当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你年轻的白昼终将为失去光辉的黑夜所代替”。
当我们看到一位母亲正在教她的长着喝酒窝的小孩如何系鞋带,并想到他们有一天也要离开人世,我们不禁为之落泪。但不管怎样,我仍然觉得扶养小孩比推销调味品在死亡面前更有意义,帮助朋友比帅兵打仗更有价值。
屋顶终会塌陷,银行终会变成废墟,我们终将死去,每一个我们所爱的人都将去世,我们所有的成就,甚至连我们的名字都将深埋于地下。如果从1000年的角度来看待我们那些渺小的身份焦虑,我们将会非常难得地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
感受:家人和我喜欢的心理学和文学值得我付出大把的时光。先把别人放下,别人的眼光放下,不喜欢自己的人肯定也不在乎自己虽然有时候也很难做到全然为自己的所爱而活,但是我也感受到清明通透这两个词离自己不远。
我是日记星球457号宝宝沐心,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十五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十三篇原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