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我亚姐的推文,里面一个观点我觉得特别好。引来自己反复看几遍,想几遍
守住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这几年被「离开舒适区」过度洗脑。
OK我明白的,工作马马虎虎,前景晃晃悠悠,薪水叮叮当当。再看看周围:房价跌了照样买不起;遍地都是「年薪百万」;东南西北风口,不知道到往哪儿吹。
你决定不破不立,要踏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大展拳脚,要孤注一掷。
兜兜转转一圈回来,你会发现,有人走出舒适区,是高瞻远瞩;而有些人,叫好高骛远。
舒适区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我们最擅长的事」,或者说,「我们的安生立命的根」。有了根,把根稳住,你才有与新时代问价还价的资格。
你所有的野心与斗志,都是你发源于根的虬枝,初期不可以动摇根20%的部分。
这大概是事业版的「骑驴找马」,也许它显得有些保守。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要明白,给你画一个斗志昂扬的饼,简单易行富丽堂皇,但其实你自己的饼,最终还得你自己买单。
我觉得这个心得或者叫观点特别好,因为现在只要打开各类软件就能看到一个观点,都在要你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然就是退步,这可能也是这个时代的进步标志,因为知道引人焦虑,引人奋斗了,但是怎么跳,跳到哪没教,这就不对了。
我相信想要对任何一个领域精通,10万小时定律一定跑不掉,因为任何学习都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可能还没搞懂舒适区,还”在自己工作范围兢兢业业谋生,也还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还在焦虑就被这些专门戳人痛点的观点戳中了,于是更迷茫不知所措。在我看来,做好并精通自己份内的事,才是过好生活的根本,至于更高的追求或者转行一定是在自己内心,物质都很丰盈的基础上,因为不急不躁,不担心因为自己的折腾,生活变得捉襟见肘,生活富余才有耐心沉淀,才有耐心等待你下一段事情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掌舵手,不听风,不乱动,只管做好自己专长的事情,你要的,生活都会回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