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除了《伯德小姐》拿奖拿到手软之外,还有一部电影同样在各大奖项中斩获丰收,更是在前不久的“金球奖”上提名六项奖项,并获得最佳剧情片、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编剧,可谓实打实的大赢家!
这部电影就是《三块广告牌》 ,由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和山姆·洛克威尔联合主演的犯罪喜剧片。
除了卡司阵容强大,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剧情。直面当今社会最敏感的话题,把镜头直接对准司法和种族问题,而且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反转再反转,把所有的问题都糅杂在短短两小时不到的电影中,每一句台词都有潜台词,每一段幽默背后都有着双重含义。
前有昆汀·塔伦蒂诺,后有马丁·麦克唐纳。
米尔德里德·海耶斯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一家纪念品店当售货员,靠着微薄的收入过日子;她同时还是一位母亲,有一对儿女,与丈夫离异多年,日子虽普通但还算融洽。但在七个月前,因为一次争吵米尔德里德没有借车给女儿,使女儿在路上被坏人强奸并杀害,从此整个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母亲自责不已,儿子在学校遭受着嘲讽和排挤。
本以为犯人会很快落网,然而七个月过去了,女儿遇害的案件却迟迟没有了结,关于犯人的信息更是无从寻起。
在小镇的一条偏远街道,有三块破旧的广告牌,因为位置偏僻,行人稀少,导致长期无人使用。米尔德里德在凶手逍遥法外,而警察毫无作为的情况下,选择用这三块广告牌向负责该案的警长发起质问,三块广告牌上,分别写着“ RAPED WHILE DYING”、“ADN STILL NO ARRESTS”、“HOW COME,CHIEF WILLOUGHBY ?”三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被强奸致死,仍未拘捕一人,这是为何,威洛比警长?”
广告牌一出现,马上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虽然竖立在只有迷路的人和智障才会走的路旁,但还是吸引了小镇所有人的目光。
电视台联系米尔德里德对其进行采访,警察找到了广告商要求他们撤掉广告牌,神父找上门来与米尔德里德交流,儿子因此在学校遭受羞辱,甚至前夫也找来了说这件事不对。因为维洛比是一位质朴、善良,受小镇人们爱戴的警长,本来同情米尔德里德的人们开始质疑她,反对声此起彼伏。
“在安吉拉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支持你的,但在广告牌上这件事上没有人支持你。”
人们喜欢去感到悲伤表达同情,这样能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能满足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的虚伪内心,但是如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要背负一定的责任,或者自己会有所影响,就会马上退缩。
所谓善良,就是满足自我虚荣心的稍许同情。
固然所有的人都反对米尔德里德挂广告牌,但愤怒、悲伤交织的内心,使她只能一直走下去,既为匡扶正义,也为自我救赎。
而就在这样的对抗僵持中,维洛比警长开枪自杀了。人们再一次把枪口对准米尔德里德,所有人都认为是她害死了善良的好警察,使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还要饱受折磨,留下孤儿寡母残存于世。
迪克森脾气暴躁,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和恋母情结,但对于自己的上司,认真负责的警长维洛比,他无比尊敬和崇拜。由于伤心过度,他甚至不顾自己警察的身份,闯入广告商把red从楼上扔了下去,在大庭广众之下暴打一顿,也正因此被派来接任警长一职的黑人警察解雇了。
因为维洛比的一封信,迪克森开始改过自新,拼死保存下了关于安吉拉事件的档案,自己也因此被烧的重伤住院,面目全非。而在医院他碰见了被自己打成重伤的red,但red没有对他有任何抱怨,反而关心他,给他递上一杯橙汁。
那个最妈宝,最百无聊赖,歧视有色人种的白人警察,在去世同事遗书的爱的鼓励下,誓死证明自己是个好警探,最终和米尔德里德一起踏上了追凶之路。将大英雄的光环降落到小人物身上,形成荒诞的反差,也许恰恰是小人物身上的坚强,才最贴切,也最感人。
故事没有给出结尾,正义也没有得到伸张,但在舒适轻快的背景音乐下,留给观众的感觉却并不沉重。
这部电影夹杂的内容太多,以至于很容易忽略掉很多地方。但不得不佩服身兼导编的马丁·麦克唐纳,在处理人物性格和叙述方式上的过人之处,不规避暴力和血腥,用荒诞的手法直接刻画愤怒、暴力、偏见等人性黑暗面,用恶的边缘来刻画恶,借暴力本身反暴力,借犯罪类型反犯罪类型。
麦克唐纳把幽默、荒诞、痛苦、同情、人性、美德全部糅合在一起,打造出这个全程不断反转,充满戏剧张力又引发观众深思的黑色幽默电影。
影片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案件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案件迟迟没有了结后的人群景观,从普通牙医到警察再到受害者家属,在多个层面揭露了社会形态和人性特征。它在此基础上向政府司法机关提出了质疑,向依旧存在的黑人歧视和同性恋歧视提出质疑,以没有完结的事件给观众以思考,心存执念,必有回响。
正义会迟到,也会缺席,但爱不会,人性不会,纵然千军万马来袭,也不敢践踏那最后的尊严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