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契诃夫传》,“1904年6月28日,契诃夫写下他一生中的第4468封信,也是他写下的最后一封信……”
契诃夫生于1860年,他不过活了44岁,一个作家最好的年华、最容易出作品的年华,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如果他再活三四十年,人类文学史尤其是俄罗斯文学史,会增添多少优秀的作品啊!
同时,又会写多少封书信啊!我猜,怎么也该达到上万封吧!这些书信同样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宝贝啊!
1970左右出生的人,乐观点说,1980前出生的人,还知道书信,家书抵万金,情书更动人。但去问问现在的年轻人,我的1985后出生的朋友都没有收到过情书,更不要说90后、00后了,电话、手机,网络,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无需再写信了,一切都那么快捷方便,一切也都失去了等待、期冀、盼望、揣测、犹疑、柔肠百转、望眼欲穿、喜出望外……等滋味,多么令人遗憾!
当然,只有写过书信收过书信等人们才会有这种体验吧?才会自作多情地为后来者惋惜吧?从来没有过写信收信经历的现代年轻人,是无法体会也就难以感到怅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