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让孩子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让孩子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当他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孩子的注意。
让孩子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比如: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