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我的出生年代,便是二零零零年前的时代。那会,没有幼儿园,村里的娃一般二年级前都是要在自己屯里的小教堂里接受学前教育。何谓小教堂呢?额,其实无非就是一个横梁瓦房构造的,由自己屯里比较有文化的担任老师进行文化教育的小场所。这样的学堂,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堂吧,权且可以叫做小教室来的通俗易懂些。那会的小教室,十来张方桌木板凳,一墙水泥黑板和几盒粉笔,里面坐着十几个学生,简简单单的,就这么滴迎来了一波接一波的人,送走了一剧又一剧的青春。
那会上学,大家都喜欢赶早,早到者往往喜欢躲在某根不知名的墙柱后给晚到的人来个醒神钟。大家早上上学,中午饭点各自回家而食,下午再入学,傍晚四点多放晚学,这些时间大都没现在的学校界定深严,除了老师约束,大家也都很自觉。大家早上如果比老师先到的,那就先自由活动,或捧书而谈,或饶有兴致的玩着自己的文具,或抓紧把自己未做完的作业赶紧写完……等到老师来了,就听候老师“发落”,诸如:“XXX,你上来背一下九九乘法口诀”;“XXX,上黑板默写几个字”;“XXX,昨天课上老师教了你们哪些古诗,跟老师说一下”……每天有多少人会被抽查到,每天会有谁被罚站,每天会有多少人会被做思想教育,没有定数的,全看大家表现和当天老师天气情况。老师天气晴,那大家想必不会是乌云笼罩;可若是老师天气晴转多云,那想必风多雨水来了。
那会上学,没有英国老鼠,有的是我们的语文和数学。像其他所谓的音乐美术啊,那会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有限,都是没的受教太多的。不过基本的《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年先锋队队歌》等等一些耳闻能详的还是得教的。除此之外呢,大家的核心学习都是放在跟语文、数学有关的知识海洋去了。刚学那会,手拿笔都不会呢,更别说汉语拼音a o e i u ü ai ……了,可吃力呢。还有那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1+1一类的数学算术,数手指头太麻烦,索性就听老师的说,去砍树枝木棍,一根一根的加,拼的就是那老师当着全班给我鼓掌称赞的那种666感啊。
那会上学,一到放学,就是打弹珠、老鹰抓小鸡、玩坦克大战的时候了,经常是在外边浪到天黑才回家,偶尔还会闯下大祸,好比不小心把村里别的伙伴弄哭了啥的,为此也没少被我妈狠揍,当时我妈对我的惩罚就是:扎针,一不听话就要被针灸般的扎针,我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噩梦啊,我当时总想,我妈怎么打我这么狠,难道我不是她亲生的么。但是睡一晚上,什么事情也忘了,照样溜出去玩儿,当然,晚上回来就是一顿暴揍,就这么循环着。
那会上学,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那会上学,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我本怀旧,写到这,更怀念那回不去的“六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