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和婆婆来的那几天,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听到他大声喊妈妈,然后跑过来拥抱我。
那种害怕失去的紧张与不安,却被他稚嫩的笑容替代,说了句,
“妈妈你去上班,我会很乖在家等你回来!”
他没有哭,我却哭了,亏欠他太多。他却从来都不曾抱怨,反而像个大人一样说我,
“妈妈,你怎么像个小孩一样!”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而我们自己也有个小孩需要关心。
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在的小孩,可是,我们却很少去关心它。
因为,我们快乐幸福开心时,它从来都不会出现;当我们焦虑难过忧伤时,它去匆匆忙忙的跑来,让我们来不及拥抱,来不及听它说些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暴躁,狂怒,甚至胡乱发脾气。
就像现在,有的人会说自己不愿意再看这些片面的非专业的文章,搬来搬去都是很浅显的内容。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听过一句很扎心的词:
“我演技超好的,不开心的时候也会笑。”
有些圈子始终融入不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都觉得那些习惯独来独往的人就像个怪胎,看不懂别人的表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总是习惯了用别人的言论肯定自己的行为,总是想在那些热闹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而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人会理解另外一个人,做事的前因后果或者背后的苦衷。
同事梅子说,
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的我,一个真心悲伤的我,放下自尊,褪去骄傲,换来的是却是沉默懦弱,从此,我知道了我的存在有多么的卑微和不堪,所有的甜言蜜语,都抵不过平凡的陪伴和承诺……
人都会有孤单、寂寞、渴望被爱、没有安全感、害怕不被爱的感觉:
“这些黑暗,脆弱的“内在小孩”,其实一直都需要关照与拥抱,哪怕你是一个非常彪悍,非常强大,非常拥有地位和财富的男人。
你的生命当中,那个“内在的小孩”将会一直存在,你的“内在小孩”代表令你生惧,他会永远无法完全消失,你越是想要甩掉,推开或压抑“内在小孩”,他就会越变得坚强。”
网上有关这样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下面这两点:
1.每当你需要记得你不是“内在的小孩”时,你就可以通过深呼吸,感觉到他只是你的一部分,用你的呼吸先把专注力拉回到你的身体,意识到你成人身体的存在,知道这个成人能够保护、疼爱你“内在的小孩”。
2.然后再深呼吸,感觉“内在小孩”的负面情绪究竟住在你身体或你心灵的哪个部位,再把专注力放在那个有情绪的部位,用深深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吸气去触碰他,用吐气接受他,告诉他你意识到了他的存在,愿意陪伴他,给他需要的爱。
你假装快乐的样子,一点也不成熟,笑只是一种表情,而快乐你可以选择。
这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你要记得去呵护自己内在的小孩,因为它,真的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