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带你看透,这人世间的贪嗔痴爱

1、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出自《聊斋志异.阿宝》


人若是对一件事达到痴迷的状态,心志必会专一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对书籍痴迷的人,提笔写字作文就能工整,对技艺痴迷的人,技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要想做成一件事,还是需要有点“痴”,这种持续不断的专注力,才是一个人优秀的可贵品质。


2、凡戏人者,皆笑人之愚,以炫己之慧。


出自《聊斋志异.胭脂》


喜欢戏弄别人,自认为聪明一等,认为他人皆愚笨,通过对别人的打击和嘲笑来凸显自己的聪明,这样的人本质上就是一种自卑,希望通过揭露别人的愚笨来存托自己而已,内心空虚无力。


3、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


出自《聊斋志异.恒娘》


人性总是喜新厌旧的,新的东西,自然能有新鲜感,而老旧的东西,也会不免生出厌恶之心。


无论是对物还是对人,若是轻易能得到的东西,就很难去珍惜,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求来的,自然不敢任意糟践。



4、怀之专一,鬼神可通。


出自《聊斋志异.葛巾》


有个词叫“心诚则灵”,这个“诚”就是心无杂念,专心一志的意思,当你能够专心一志,集中注意的时候,人的灵感和智慧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发,感觉如有神助一般。


5、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


出自《聊斋志异.唐梦赉序》


见识越多,经历越多,自然见过的人,见过的事也就越多,也就见怪不怪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见识多的人,如经历世事的智者,凡事自然能从容面淡定。


6、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




出自《聊斋志异.画壁》


一切幻觉都是人心的妄念生出来的,人有了邪淫的心,就会生出邪淫的情景,有了轻慢的心思,也自然会生出颠倒恐怖的情景。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由人心所生出来的,只有心怀正念,才能看破幻境。


7、愚哉世人!明明妖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出自《聊斋志异.画皮》


世人愚蠢,不知道美貌后面是妖,却被其迷惑,贪色之心障碍自己的智慧和良知,将忠告也看成了妄语。


听不进一句真话,眼里有的只有色相,却不知这漂亮的脂粉后面,是令人胆寒的恐怖妖怪。



8、昭昭之债,而冥冥之偿。


出自《聊斋志异.蹇偿债》


天道好还,因果循环,弘一法师就说过:“前世不欠今世不见,今生相见必有亏欠”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了是因为还清了。


所有我们所看到的得失,冥冥中似乎早有安排。


9、妖若有情妖非孽,人若无情怎为人


出自《聊斋志异.花姑子》


万物皆有灵性,若是能慈悲有情,重情重义,更胜无情冷血之人,那么即便是妖也不会祸害人间,而人也不过枉自为人。


10、慧黠而过,乃是真痴。


出自《聊斋志异.阿宝》


聪明过人,确实能给我的人生增彩不少,处处都能高人一筹,但却忘记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算尽的人,最后往往是害人终害己,人算终难抵天算,机关算尽,一场空,才是真正的愚痴。


以上名言皆出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明末清初时期,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作为读书人,他在科举考试中却屡次落榜。


虽然他执着于科举,奈何却一生与仕途无缘,就是在这些挫折和生活的困境中,反倒让他更加通透的看待人生,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人情冷暖也变成了他笔下一个个有血有肉,悲欢离合的小故事。


他从小都喜欢这些民间的鬼怪故事,就把自己生命中的一腔热血全部倾注在了《聊斋志异》的创作之中,在他笔下的花妖鬼狐,看上去是鬼神志怪,实际却是人世间的贪嗔痴爱。


虽然蒲松龄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科举之梦,但是他的《聊斋志异》却千秋万代的流传至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