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长寿的代价
你害怕衰老吗?
“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一个人,想到死亡是否会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纽约时报作者约翰 利兰追踪采访了六位高龄老人的晚年生活,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死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点,或许吧。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中年,如何更好的迎接不断提前的中年危机,其中一个途径就是提前“学会老去”。
独生子女,也可能同时养育着下一代独生子女,我们习惯了“独自”和“独立”的生活和生活圈。在衰老的过程中,依旧“孤单”,我们即便没有残疾,也会步履蹒跚。
有些悲观?
不是。
日新月异的医药生物学发展,“使得救命的技术胜过了保持健康的技术”。
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把衰弱、病痛留在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所以
聊一聊终将要面对的事,
做好心理、身体上的准备,也是一件好事。
我们都不想那么快的衰老,
但
有时候,我们需要,或者说是不得不从生命的最后一阶段学到一些东西。
“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衰老会让我们付出什么代价?
年龄的增长过程,就是我们既获得又失去的过程。
收获
我们获得了学识,获得了生活经验,
我们在亲情的呵护下收获友情、爱情,
我们还经历工作职场的波澜不惊,享受稳定、平静的生活。
失去
我们会渐渐失去行动能力、视力、听力,
甚至会渐渐失去同伴、亲友、家人,
我们会渐渐失去记忆。
并
失去创造力和贡献力。
当然
即便如此,
我们既不能拥有全部,也不会失去所有。
学习保持健康技术
“我们不把时间添加到一切即将崩塌的生命尽头,而是添加到中间阶段。”
中年人一日的生活:
应对工作,应对孩子的一日三餐,应对老人的需求,应对家庭琐碎。
老年人一日的生活:
可能每天需要应对的是吃药和随时变化的身体状态。
“老年人的身体正沿着童年的轨迹逆行,丧失能力的速度就跟小时候获得能力的速度一样快。”
正如书中所说,
“年老不是他们不注意的时候骤然降临的,它也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与其他任何阶段没有两样,在此期间,他们仍然在决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仍在学习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快乐
“把你正日渐减少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你还能做,并能给你满足感的事,而不是哀叹你从前能做但现在做不了的事。”
快乐,是一种当下的状态,无需努力争取,无需极力征服,快乐需要放松,快乐在于自己和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生活是一首主题为“活着”的乐章,
重复的或是不同的节奏交织在几十年的岁月里。
每一天,我们一次次的出发,又一次次的回归。
七情六欲的音符加在一起,起初是经历,后来事记忆。
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如果说,中青年人的快乐,还在于摸索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展望着未来。
那么,老年人的快乐,是满足现有的一切,不寄望于未来。”
是的,快乐的源泉是满足于此时此刻。
年轻人常为他们尚未拥有但日后可能会需要的东西而烦恼。
老年人则从他们拥有的东西中筛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少量几件。
“生活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要我们足够聪明的去接受就好了。”
书中乔纳斯 梅卡斯说,“快乐,并不是一个人微笑或者大笑才叫快乐。快乐更像是内在的东西,你内心觉得自己人生中的一切都做对了,你没有让别人不快乐。你的内心有某种祥和与平衡,你不担心下一分钟或者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你顺其自然,你不忧虑,过平衡的生活。”
满足感唾手可得,但前提是你能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许它也正在等你去获取。
如何获得快乐?
“怎样才会快乐?可以这样开始。
放弃自立自强的执念,接受别人给你的所有善意,并且尽你所能地给予回报。
简化信息,缺少探索新领域的技术对老年人来说或许是件好事,减少无用的和不让人快乐的信息。
把“失忆”和“钝感力”当作一种优势。
你肯定还能说出更多的获得快乐的方法。
锻炼
应四季,应四时的适当运动,可以减缓肌肉和功能的衰老。
《黄帝内经》歧伯曰: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养成顺应时节,适当强度,有规律的锻炼习惯,为老年生活积蓄力量。
不为明天担心,不为自己的不满而焦虑不安。只想今天,不想更远。
与衰老和平共处,与疾病和平共处,与随时袭来的不开心和平共处,接受失去掌控的事实。
不因为自己的难处去责怪别人。不用“困难”定义自己的生活。
每日怀一份感恩的心,这会让人感到快乐。
书中说,
“有些人似乎把感恩设置成了默认状态,即便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们的生活未必比别人美满,但他们找到了很多理由,为他们得到的小小回报道谢。”
书中还谈到“好好享受社会福利”,“什么时候积极治疗,什么时候选择放弃?”,“制定生前遗嘱”等老年生活话题。
读完这本书,我再一次对生命肃然起敬。
与衰老和死亡的斗争,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斗争。
但,我们依然义无反顾,并且充满智慧和信心。
“当中年人面对老年人的时候,
中年人不再自以为了解生活。”
慢慢变老,
是命运赐予的礼物。
把精力用于追寻能够滋养自己和他人的事物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