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家的牛
1
团队管理,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下属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出现职业倦怠。
每次下派任务,互相推诿,被动接受,工作敷衍,半吊子水,绩效不堪入目。
作为团队领头羊,最头疼就是如何提高团队的积极性了。
2
先从一项体育项目说起。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高尔夫”。
美国行为科学家威廉·莫布里为了找到答案,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最终得出了高尔夫能够让人们热衷于它,有五个动力因素。
明确的目标:在游戏中可以将旗杆或标准杆数作为目标。
游戏的完整性:从球座到果岭必须有自己全程负责
反馈:每一杆,每一洞,每半轮和每一轮结束后都可以得到反馈
多种技能的应用:打球时可以根据球场环境和自身状态运用到各种技术。
决策:可根据当时的条件,状况及自身能力,自行决定打法。
这个研究意味着,只要某个体育项目,某个游戏,亦或者某项工作,若做到了符合以上5个要素,员工的积极性一定会有所提高。
3
哈佛大学教授 Greg R. Oldham 和 J. Richard Hackman,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提出了一个经典的理论:工作特征模型。
其中提出了5个核心因子,两项研究互相佐证,基本吻合,大家不妨可以对照着来看。
分别是:1)技能多样性(Skill variety)2)工作完整性(Task identity)3)工作重要性(Task significance)4)自主性(Autonomy)5)反馈(Feedback)。
以下加入了我的理解。
1)技能多样性(Skill variety)
一份工作需要运用到的技能越多,得分越高。比如培训,如果只是拿着课件讲,肯定不如既拿着课件讲,又要参与前端课件开发的得分高。而且后者会让员工学到东西,不会抱怨工作单一没有成长。
2)工作完整性(Task identity)
现在的工作普遍是把人变成螺丝钉,你只需要干好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就行,这其实也会磨灭掉一个人的激情。
想办法让员工参与更多的工作模块,提高这一项得分。像很多公司会采用项目制来开展工作,大家能参与模块变多了,视野开始不局限于眼前了,没有人愿意做一颗螺丝钉。
3)工作重要性(Task significance)
建立意义感知,要告诉员工,你做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为什么它很重要?于我有什么价值?于公司又有什么价值。解决why往往比解决how来的更重要。
4)自主性(Autonomy)
给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自由决定的地方越多,自主性得分越高。
什么都盯的死死,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这会让下属很不爽,也会限制他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的方法往往更好,可被遏制住了。管理为什么要放权跟这个不无关系。
5)反馈(Feedback)
这里的反馈,不仅仅是上级对员工的肯定或指导,还包括员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做的好的,及时给鼓励,建立正向反馈,强化他继续保持。
上述的5个动力因子,所有具备的公司或者组织可能是不存在,但只要缺少任何一项,就会影响到下属的干劲。
要提高团队积极性,1、补齐没有的。2、提高每一项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