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三元认知理论之人类简史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七八岁,每逢下雨天,我透过窗外望向苍茫的天空,总是希望能够发现龙的痕迹。距离当时的家50公里,是绵延的黑山山脉,听传闻说黑山是座水山,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有时,常常预想,并也曾经在梦中,见到黑山发大水,同时引起距离家比较近的小山,火山喷发,有着灾难来临逃跑的场景。然后,就想着自己能够幸运的抱着一根木头,漂浮在大水之中。这是童年对地震的灾难很天真、幼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那时,周围的房屋还没有那么多,50公里外的青山清淅可见。每到农历8月15日,晚上望向明月,总是期待能够发现嫦娥或者玉兔的身影。这些就是幼年朦朦胧胧的纯真时代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迹。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只有非常少数的家庭才拥有收音机。在我的记忆中,点蜡烛的次数比较多,尤其是在春节前,需要节约用电的日子较多,孩子们在烛光中完成作业。蜡烛对于家庭很重要,是常备的必需品。那时候不知道何为贫穷,反正周围的很多家庭也并不怎么富有。米和鸡蛋互相借用的情况也很常见。时间过得很慢,鲜有忧愁的记忆,那时候很快乐。
成长以后,方知快乐的童年是多么的重要,回忆童年时若能拥有满满的快乐,我想,这是人成长中的一份幸运,也是一份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远处的青山已被建筑物所遮挡,工厂和楼房覆盖了原有的土地,垃圾和污水开始多了起来。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逐渐走向富裕。我个人的思想也从懵懂、朦胧逐渐变得有条理,思想的视野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开阔和清晰。如今的雨天,再不会幻想有龙的痕迹。无论是弯月还是圆月,也从不再期待月亮上会出现嫦娥或玉兔的身影。原来对我曾经有着如此深刻影响的事物,最终证明为神话和传说。这是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周围环境和内心的成长与变化。尽管每个人因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人境遇的千差万别,但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成长大多都要经过相对类似的进程。而每个现代人都承载着几千年的人类文明。
人类的历史就是记录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成长历史。缺失了一部分历史,就缺失了一部分经验。今日的世界由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和不均衡所构成。有的国家还停留在生存阶段,有的国家已经在发展阶段,而有的国家已经成为富裕的超级大国。几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什么?留给了我们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积累的无数经验,以文字或以口代代相传的方式留给了我们。我们之所以有现在,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处于人类发展的顶端。我们还将继续生存和发展。
当原始人,我们的祖先在采摘野果,进行打猎活动,每天在为生存而奔波,被很多不可解释的现象所困惑,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充满恐惧,对自己的未来和命运难以影响和把握的时候,或许他根本没有时间想,或者他从未想过,或许也曾想过,自己从何处而来,未来将向何处而去。但他绝对无法想像几千年以后的人类已经怎样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影响和把握着自己的未来。
今日的知识和经验是如此的丰富,这是几千年一代一代人的探索、努力、对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传递的结果。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过去的总结、积累,并想尽办法,把认为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后辈。而后辈们又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不断地进行孜孜以求的探索。人类的文明来自于几千年的沉淀和知识的积累。若干年前,那些住在山洞,采集野果,躲避野兽的人类的后代如今已经遍布到全球的几乎每个角落。曾经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人类的后代在若干年后终于获得了地球上最大的生存优势,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和繁荣的发展。现代人传承着古代人的血脉,拥有着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也是一个情感的综合体。人性中拥有着七情六欲,充斥着残忍,自私,也拥有着善良和无私的一面。人类的情感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好与坏的两个极端中徘徊,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前行。
如今,自然对于人类已经没有了远古时代神秘莫测的气息。人类也早已缺少了对自然的敬畏。原有的人与自然和野兽的抗争逐渐转变为不同利益群体的人类内部的竞争。当今时代,发展的速度已令人生畏。而未来,人类的命运随着人类的繁荣和发展反而变得莫测。在地球漫长的几十亿年的进程中,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只占了非常有限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之前,地球是否曾经有过智慧生物的文明,目前,尚未找到实际的任何遗留的证明。
人们应该去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那里记录中祖先的身影和为了生存的挣扎,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整个过程。我们其实比以往过去几千年任何历史时期的人类都拥有着前人留下的更多知识,经验和财富。我们的情感也更细腻,更复杂,受着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而优越的环境并没有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坚忍,反而让我们变得相对脆弱。对事物的认识,每到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我们又变得非常无知。
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将来又要走向何处去。这就象浩瀚的宇宙一样,以目前的智慧,根本无法探知其边际。改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动力和结果。几千年人类的发展,也是几千年人类积极改变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结果。时间前行,发展不止,人类也将继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向未来前行。
版权所有,渤淼工作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