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两首课堂教学
一、师生对诗
诗词可以用来交流。
二、齐读两首诗。《示儿》《题临安邸》
为什么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爱国诗,诗人同朝代,都有收复失地的决心……)
三、诗中的123(简介)
3个地点:九州,汴州,杭州
2个朝代:北宋,南宋
1个军队:王师
四、诗的朝代背景。北宋,南宋(简介)
“豪华版”介绍:出示课件,教师解读。
“简装版”介绍:课件一闪而过,篇幅短。试着用三句话概括。(学会概括资料)
1.北宋被占领.
2.当权者逃亡杭州。
3.百姓想收复失地却不能如愿以偿。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时代背景介绍。
五、品读诗词(解释)
1.自己读一读诗,有所发现,并说一说。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引导。
2.说一说两首诗的不同。
对于收复失地的想与不想。诗中哪里可以反映出来?(具象语言,描述诗意)
1.分析第一首诗,解释诗句,体会爱国情。
2.分析第二首诗,解释诗句,体会亡国恨。
3.爱国者与亡国者的对比。
对两首诗进行对比。爱国者是……亡国者是……
六、两个诗人相见,会有怎样的对话?(想象)
这会是怎样一番对话?陆游说……林升说……
1.看看两首诗,想象他们的话语,两人一组交流。
2.展示对话,感受诗人的情绪。
《示儿》:悲伤,期盼
《题临安邸》愤慨,讽刺
3.带着这种情绪,朗读这两首诗,并进行评价。
七、拓展延申。
展示臧克家《有的人》选句。
课后讲座。
一,关于课堂整合。
1.整合课文,要从课文的关联性出发。四看四不看。
看大不看小,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看多不看少,要把文本串一起,不能孤立。
看里不看表,把握文本背后的核心。
看无不看有,进行适当的想象、延申、和补白。
小中见大,少中见多,无中生有。
2.同整教学。分为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
正向同整。同类型文本整合。
反向同整。两篇立意相反的文本整合。
侧向同整。一篇带多篇。
古今同整。
二、课堂活跃氛围的“度”
组织课堂活动,要做到随意而不随便。课堂的“闹”要有限度,语文教学要趣味化而不是娱乐化,任何活动环节的设定都要遵循的前提是“语文化”,让课堂有亲近感。
教材的规定性越来越强,组织教学要在“规定动作”范围内,进行自己的“自由动作”,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