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10年前,在电影杂志上看到一个影迷,搜集了满满一屋子的影碟;记得很清楚,是因为自己差点也这么干了。
唯一阻止我的,是DVD的寿命实在是太短了;而且坏起来还像人一样是一点点坏下去的,不能及时发现更换。
时间不慌不忙,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影碟真的就进了垃圾堆。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入坑之余,却发现数字化收集影碟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作为影迷,收集影片的动机,不光是看片,还在于保有一份情怀的满足感。
很多朋友对我讲,看电影吗,打开电视就好了,中央台电影频道,精彩极了;另一个朋友讲,看电影直接用百度网盘就好了;最后还有人跟我讲,没时间看电影啊,事情太多了,不如睡觉。
后来我就不跟朋友们提什么收藏电影的破事了。因为啊,收集电影,就和做爱喜欢什么体位一样,自己爽就好了,拿出来讨论,为了谁上谁下争个面红耳赤未免小家子气。不爱看电影的读者可以去睡觉了。
对于理解为啥要收藏电影的读者,下面就进入正题,介绍一下我的体位(因为每个人的体位不同,大家喜欢就点个赞,不喜欢就关掉页面,觉得有点意思的欢迎尝试新体位;至于技术细节方面,提升永无止境,不用拘泥)。
姿势
目前服务器硬件用的是群辉(Synology)的网络硬盘(NAS),型号是DS215J,两个3TB硬盘,镜像备份,这样坏了一个的话,数据依然可以保全,两个都坏的话,就靠异地备份(后面具体提怎么弄)。
服务器上的电影管理软件用的Plex Media Server,界面非常漂亮,自动获取电影详情和海报,可使用关键字搜索,可自建播放列表,很好用。
服务器上的电影下载软件是群辉的Download Station,有手机的App,支持关键字搜索以后直接下载,很赞。
电视机上的播放器是Apple TV,软件是Plex App,用起来很爽。
细节
收集电影的标准是必须是H264编码的1080P。所谓1080P就是分辨率的宽度是1920像素。大部分电影都是这种格式,所以下载起来很简单。
之所以选H264的编码,是为了Apple TV上播放能够流畅。
对于H264的片子,一般有两种封装,MKV和MP4。Apple TV只支持MP4不支持MKV,我的选择是把MKV转化为MP4;这并不是必须的,因为Plex可以自动转码,而且速度很快,群辉NAS的配置对于转码绝对够了。我是处女座,我选择转码;不是处女座,请随便;体位变种而已。
转码用的avconv这个命令(需要chroot支持),非常简单,一部3GB大小电影从MKV格式转化为MP4格式大概5分钟;写了一个shell脚本,一条命令就可以把几百部片子全部转化好,因为是在NAS上运行,也不影响你用电脑玩游戏。
管理电影库也很方便,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使用台式机/手机/平板进行管理。
替换
群晖的nas可以用其他牌子的替换,比如说QNAP这个牌子,安装PLEX也是点点鼠标就好了。如果想要更强大的CPU,还可以用HP的microserver,但风扇噪音很大,耗电也多。
AppleTV可以用安卓盒子来替代,Plex有安卓版本的app。
如果不用Plex,还可以用小米盒子加小米路由加移动硬盘,但这套系统的管理乐趣就会大减:没有搜索,没有播放列表。
缺陷
PLEX不支持4K视频,不支持蓝光原盘。
一定要弄,Apple TV上的Infuse App可以支持,代价就是没有管理功能。
最重要的部分来了:备份。
现在一切都设置好,电影库存了上千电影,各种电影列表玩得很舒服,各种舒坦;下一步就是防止媒体库完蛋,这就是异地备份。
NAS放在家里,可能会火灾搞死,水灾搞死,打雷劈死,人祸摔烂,硬件都是小钱,关键是软件上的各种设置,可能是几年折腾的心血结晶。怎么防灾?异地备份!
就是把你的电影库放在移动硬盘带到公司去,这时候,除非地震把家和办公室一起震掉,就没啥能够伤到你心爱的电影库了。
电影库的备份软件,用的是群辉的HyperBackup,好用,就是时间长一点,USB2的硬盘备份1TB的电影要耗时24小时;计划中准备换USB3的硬盘,不过不着急。
下面就是备份的习惯。一周备份一次就够了,甚至一个月一次也可以。最好是两个硬盘轮流替换,这样每次做备份的时候,办公室还丢着一个呢;就算备份过程中被雷打掉也不怕。
关于备份的重要性,这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就抛砖引玉,提供一个思路,现在觉得没必要的,不要着急,也许有一天就觉得有必要了;再说处女座一直是都是完美主义者,没有异地备份好像七层席梦思下面有一颗豌豆,实在是如鲠在喉,请大家原谅强迫症。
贴图时间(待续)
有人点赞就贴上,估计没人看,所以估计不会更新了。
相关Linux命令(待续)
有人问我就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