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来的这几天,过的安稳踏实,虽然每天都在睡睡睡中度过,却没有以往的罪恶感出现。
(啊,以前每天陪孩子们睡以后如果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看书、学习、享受独处时光的话,心中会升腾起罪恶感和不被自己满足的遗憾感)。
可是现在,
即便计划看的书没有看,
需要整理的学习内容没有整理,
不会感到不踏实,
不会有歉疚感,
不需要再证明,
不用再背负过往,
不会慌乱自责。
可以舒舒服服的安在当下,
可以很坦诚很笃定,
不再遮遮掩掩的对孩子们说:
“姥姥、姥爷虽然不再生活在一起,
但他们依然爱妈妈、爱舅舅、爱你们,
暑假你们愿意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
与家族和解与自己和解的这条路,
于我,老实说,
不容易。
这些年磕磕绊绊、纠缠反复的自我折磨,
使我经常在独处中大哭。
那种恐惧、无助、自暴自弃的绝望,
在黑夜里就像藤蔓,
缠死无法呼吸。
因为不容易,就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温暖。
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今早出门,去看举办读书会的固定场地,出门前抽了张卡牌,
上天指示:用游戏、孩童的心态去体验生活。
迷惑很快得到了解答,
这个场地换主人了,一直喜欢的安静包厢即将被改造成类似家庭KTV的热闹娱乐场所。
带着遗憾告别,再次踏上寻觅场地的路途,结果遇到的场地要不就要求每人都必须有最低消费,要不就是音响不能关闭没法带冥想,要不就是环境不私密,这本书还有4次就带领结束了怎么就不能圆满的结局呢,我清晰地听见头脑里balabala 说着一堆不如意。
balabala的时候,突然停住忍不住笑了,你在干嘛,又在追寻所谓的完美了吗?
你是要现在安安静静的享受水果茶,
还是要在雨中寻寻觅觅那个不存在的圆满场所?
没错,这就是生活啊,
你以为一切都安定了,波折总在小转角隐藏着。
你是要用孩童的欢喜自在去顺应变化,
还是死守在幻想的圆满中不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