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养老金不公平?有几点值得斟酌(二):江苏企退中人

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295期,欢迎关注!

以下仅代表本人看法!

从法律的角度而言,当前的养老金是公平合理的——这是我的本质观点。

我只是简单说下江苏企退人员关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

实际上,我认为全国退休中人都应该用江苏企退中人的计算方式。

我之前一直说过,过渡性养老金是为了弥补个人账户的缺失:

A养老金=2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1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账户养老金(30年实际缴纳);

B养老金=20年的过渡性养老金+1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账户养老金(20年视同、10年实际);

江苏省企业退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与其他省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估算视同缴费年限缴纳金额"方法。

这一特殊计算机制源于江苏省历史形成的养老金制度框架,其核心在于将1995年底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转化为虚拟缴费金额,而非直接采用全国普遍通行的"社平工资×缴费指数×年限"模式。

具体而言,江苏省的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1995年省及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缴费工资指数×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12%+1996年后利息。

这种计算方式导致同等条件下,江苏省企退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水平可能较其他省份低约50%。

例如,某职工1995年前有15年视同缴费年限,按江苏算法可能仅能获得约300元/月的过渡性养老金,而按全国统一模式计算则可达600元以上。

这种差异在养老金年度调整和重算补发时尤为明显,成为江苏企退群体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

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采用1995年历史工资基数而非退休当年社平工资,导致待遇增长与经济发展脱节;

二是12%的储存率低于全国普遍1.2%的过渡系数标准,直接影响待遇水平;

三是利息计算方式存在争议,1996年后利息按活期利率累积,未能充分体现资金时间价值。

这种计算机制在2024年改革后仍保留核心框架,仅将差额补发比例分三年过渡(2024年40%、2025年70%、2026年100%)。

个人观点:

实际上,如果全国都使用江苏企退的这个政策,因过渡性养老金差距引发的问题就会少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