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明宗,他的名字叫李嗣源。生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卒于后唐长兴四年。五代时后唐皇帝,庙号明宗。出生于今山西应县。本名邈佶烈,没有姓氏。其先祖为沙陀族,他的父亲是李霓,是李克用的爱将。
李嗣源自幼随父长住军中,后来来到李克用帐下,曾于上源之难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为李克用所爱重,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李克用镇守河东时,命他掌骑兵卫队,不久即升任蕃汉副将,所向克捷。他为人厚重寡言,小心谨慎,“英武独断,谦和下士,因此得到了李克用的赞赏。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近三十余年,陪优解难,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后来又协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十多年,建立了后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原。
李存勖做了皇帝后,昏晕无能,很快就对李嗣源起了疑心,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并受到群小的飞语毁谤,“颇为谣言所属”。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不久他便继承大统,改元天成。
李嗣源在位期间,他不喜欢声色淫乐,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一百人,宦官三十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教坊一百人。宫廷供应机构如此简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例如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的口奏事件,足见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李嗣源厌恶吏治败坏,禁止官吏徇私请托、荐引,买卖官告文书,限制各级官吏荐引和荫庇官员的数额,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对人民任意搜求苛敛,并对违犯者予以严厉的制裁。与此同时,李嗣源又通过表彰廉洁官员,来扭转吏治风气。
李嗣源为政宽仁,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
李嗣源原来不认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任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由于李嗣源善于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粗暴的性情纠正了很多,虽然他也是马上得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笔者认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