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8-11
一、内容梳理
8.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任何单一事件可能有很多不同解释,而行为规律才会揭示出根源。要找到规律,所需观察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你们每次观察后形成什么样的共识。
9.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
(1)改变是很难的。任何改变都很难。但为了学习、成长和进步,你必须改变。面对改变时,要扪心自问:我的心态算开放吗?还是有些顽固不化?要直面困难,强迫自己找出困难来自何方,你会发现自己能学到很多。
(2)“多看挥杆姿势,少看击中与否”。由于结果好坏可能与环境有关,而与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相关,因此评估员工绩效时最好既看逻辑过程,也看最终结果。我很坦率地检查他们的思维方式,不让他们摆脱责任。这样做使我学会如何评估别人的逻辑,以及怎样使自己做事更有逻辑。
10.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在创意择优的环境下,你是在与聪明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按理性思维行事,而非基于本能和情绪。
11.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
(1)发现问题而不容忍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不为人所喜欢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说,发现问题是很难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宁愿对进展顺利的事情大唱赞歌,而把问题掩盖起来。虽然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使你感到紧张,但回避问题会使你更加紧张。要确保把小问题都清除,因为如果任由小问题泛滥,它们就会变成大问题。
(2)如果你不担心,你就要担心了;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这是因为,担心出差错会为你提供一种保护,而对差错毫不担心,则可能让你暴露于风险。
二、顿悟笔记
这4章讲了两个部分,人与机器。如何找到适合的人做适合的工作。如何像机器一样思考,逻辑严谨,而非情绪化。本质还是在讲人。因为人是最大的变量。无论多么科学的流程,最终需要人的参与才能最终落地。机器也需要人们输入程序才能运行指令。书中列举了很多原则。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观察和改变这两个词。
(1)观察
对人,对事物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如“多看挥杆姿势,少看击中与否”。一次击中也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实力。观察要从全局出发,综合判断,借助多个样本,而不能仅凭1-2次的表现就下结论。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有机会发现问题。最可怕的是自己发现不了问题,或者问题被人为的掩盖。按照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而风险不管大小,迟早会出问题,所不同的是发生和发现的时间差异问题,但是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书中提到一个人的过往经历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经历可以反应很多信息。就像神探夏洛克一样,通过衣服上雪花堆积的位置,帽子磨损的程度等,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业。我们估计做不到如此微观极致,但我们不能做选择性忽略。明明看见,了解知道一些信息,但是由于意识不到,或者害怕失败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如果不能认清家暴的后果转身离开,选择原谅或者希望用爱发电帮助对方,那就再也没有机会离开这个错误。我们平常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遇到事情的侥幸心理。这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就不叫事情,自己就是看不到严重的后果。多做观察,多搜集信息,减少信息差,才能帮助自己少犯错误。
(2)改变
观察到了问题。问题很麻烦,怎么办?书中提出,不能容忍问题。我们古文中也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说法。因此,改变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躲是躲不掉的。而人会由于风险损失厌恶而作出不理智的事情。因此,需要借助书中建议,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列清单,认真评估,而不是用想当然来敷衍甚至掩盖问题。
就拿体检这事说吧。看到体检结果,多项指标的箭头是向上的,我们说亮红灯了。怎么办呢?有的人不当回事,过一天赚一天,不去做任何改变,继续作。看过一个报道。一男子面对患肺癌的妻子,一夜之间戒掉吸烟。没有证据指出他是妻子得病的源头,不做道德绑架,至少这种发现问题立刻解决的态度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拿我自己来举例,我非常确切地知道久坐一定伤身。可自己就是改不了。假设自己落得再悲惨一点,才有可能痛定思痛做出改变,每隔40-50分钟起来活动5-10分钟。
观察与改变需要结合起来,可以联系到想和做。想到不去做,想了也白想。做了不去想,做了也白做。简洁一点,就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