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夜:当“额度”成为守夜人

昨夜,早睡的成功,并非来自于突如其来的觉悟,而是源于一个简单清晰的规则:“本周额度已用完”。

晚上十点多,与朋友聊完天,那个熟悉的诱惑再度低语:“要不要刷会儿剧?”然而这一次,另一个声音更快地响起:“这星期的两次机会已经用完了,只剩两天,不能再用了。”

出乎意料地,那个想追剧的声音,竟然没有再争辩。它像是听到了明确的禁令,悄然退下了。我意识到,明确的边界,反而是一种解脱。它替我承担了拒绝的责任,我不再需要夜复一夜地与自己在欲望和理智之间谈判。那条清晰的线,成了守夜的哨兵,让我得以从内耗中脱身。

随后我刷了些小视频,但它们并未带来同样的沉迷。因为它们缺乏连续的情节,无法迅速调动情绪,将我一把拽入“追剧”那个巨大的、难以抽身的情绪漩涡。我得以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未被完全吞噬。

今早六点半自然醒来,意识清醒后的第一个动作,竟是再次拿起手机刷起小视频。而恰恰是其中的一段内容,精准地刺中了我的现状:“太快的及时满足,会彻底毁掉我们的行动力。”

我对此深有体会。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孩子,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当大脑习惯了轻易、高强度的刺激(追剧、短视频、游戏)后,它会开始抗拒那些需要付出努力、延迟满足才能获得回报的事情——比如学习、深度工作、或者任何需要动用“脑壳”的正经事。

而现在的我,就正处在这样一种“不想用脑”的状态里。我明显地感到一种抵抗,一种对复杂思考的厌倦。这正是昨晚那些“及时行乐”所带来的后遗症:它偷走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第二天清晨的专注与行动欲。

这一夜让我看清:真正的自律,或许始于一个外在的、甚至略显僵化的规则(比如“每周两次额度”)。它帮助我们度过最摇摆不定的阶段,直到内心生长出更稳定的秩序。而我们也必须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小满足”,如何悄然侵蚀着我们迎接挑战、走入更深、更真实生活的能力。

每一个清醒的清晨,都是一次选择:是继续追逐快速的刺激,还是回归那些需要耐心、却最终能带来踏实成就感的“慢满足”。我仍在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过去几十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我们仿佛从熟人社会走进陌生人的世...
    水雨而阅读 728评论 0 0
  •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 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
    hw1212阅读 14,480评论 2 59
  • (前情提要:刘雯和光羽一家人外出游玩了。漂亮的刘雯推着坐轮椅的光羽,十分引人注目,就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下,刘雯勇敢地...
    水影晃树阅读 1,904评论 0 2
  • 编辑您好:若审核通过,免费阅读。作者简介:秦国柱(1955一),生于福建古田,籍贯山西平顺。1972年加入铁道兵,...
    d913f49b5a69阅读 461评论 0 0
  • 1 离开学校一个多月了。 回来时正值南方缱绻的雨季,延绵不绝的雨水将出门散步、逛街、旅游的念头统统扼杀于萌芽阶段,...
    槛外懵姝姝阅读 5,915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