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响应老师的号召特别喜欢记日记,把每天发生的事情用个专用的日记本记下来,比如去邻居姐姐家玩儿啦,养蚕宝宝了,跟妈妈去买菜。我后来翻起这本日记本的时候发现当时记录下这些事情的自己是很主动很开心的。这说明是用文字记录一件事情可以让人变得对生活充满期待,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写作,现在也可以理解为内心与读者搭建沟通桥梁的纽带。
我们也会常常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作文这一块的把控掌握得非常好,因为一百分的语文试券作文占分就到了40分,可见写作对于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包括我们现在在工作生活中,向领导汇报工作心得,向客户邮寄产品说明,还有平时与朋友的短信联络,都与写作有联系。我们不如写给你看,在我的文字里说给你听。《完全写作指南》给你指导,我们来从中学习。
「明确目标」
我们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无论是记录成长心得还是给人以建议,都要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进行阐述。就算有需要中间穿插了一、两个辅助性的话题也要最终回到主题。就好比我要去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是从广州去还是从深圳去,路径不同,但是我的目标会是到达罗马。
比如说我要写一篇自己减肥的历程心得,旨在通过记录这件事情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只要肯付出,终究有回报,那么我就围绕自己的主题展开付出有回报的论述。我因为贪食,运动半途而废导致体重不减反增,那这就是个反面教材,最后也可以通过这个反面教材来说明不肯付出,就不会有回报,来明确自己的目标。
「读者思维」
如果这篇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私人日记,我们就要以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把这篇文章写给对方看,说给对方听。因为主角不再是第一人称我。比如说我是一个专业的指导普通人减肥成功的教练,我要介绍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正确运动达到减肥的目的。受众面有可能是年轻人,也有可能是中老年人,有可能是知识分子,也有可能是小学毕业。在介绍一些专有名词的时候可能有人就不太明白说的是什么,比如说到卡路里,这个概念是什么,如果之前没听说过的话就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就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比如爬楼梯1500级消耗掉250卡路里,消耗7500卡路里可以减掉1公斤的脂肪。
「头脑风暴」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脑洞大开,把所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材料搜集起来,作为写作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先不管他合不合适,可不可以放到这篇文章中作为备选话题,先把他列入其中,最后还可以进行调整 。
比如说我还是写我如何减肥这件事情,我就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把我所搜集到的素材都罗列出来。我想重点突出这只要肯付出,终究有回报这一结论。不一定要写自己多么忌口多么坚持,也可以通过反面教材比如自己的贪食、运动中断来说明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结果。先不要完全否定自己的思维是否契合主题,先写下来,最后删减后剩下来的就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组织内容」
有时候一篇文章的篇幅很长,要例举的事例很多,字数也很多,我们就可以在整 体文章上做一个布控。可以明确主题,罗列提纲,比如把举例故事的先后顺序做一个排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组织好内容再提笔写,就会显得更有条理一些。
比如我写减肥的历程可以大概组织一下内容:
1、 受朋友减肥成功变美变自信的影响,表明减肥的决心;
2、 通过事例说明减肥有什么好处;
3、 减肥历程;
4、 阐明只要肯付出,终究会有回报。
「拟定初稿」
我们通过罗列大纲可以清晰我们的写作思路,让主题不跑偏,哪一步该到哪一步有条不紊持续进行。但是我们也有还没有完全想好是否要进行这么一篇文章创作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偶尔的灵光一闪,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把我们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而不是要考虑到整幅的完整构思。写下来的这个大概开篇就是拟定初稿,我们最后再来决定是否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比如 我写减肥,是因为突然在网络上看到一个体重200公斤的胖子行动不便不敢进食只能喝水的故事,就觉得还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然后有感而发写下一些感想,仅此而已,并没有急于向别人说明只要肯付出,终究有回报。
「修改成稿」
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写好的。好文章需要修改,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把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不合适的段落修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修改。我们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修改好文章。所谓当局者迷。我写下这篇文章,觉得非常完美,自己修改之后看不出任何问题了,但是给其他人看往往会发现不足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我们的修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一篇写好的文章先冷却一段时间过后再进行修改,因为我们当时已经觉得自我修改稿已经达到我们最满意的状态了。其实不然。就好比我们现在再去看前几个月自己写的文章,也会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了,审视文章的能力也增强了。我写一篇文章大概要修改个两三次,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我们根据以上几个上步骤进行学习锻炼,在写作成功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