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镜子》里一位心理学老师说过:律师有执照,医生有执照,教师需要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连很多工厂的职位都需要技术上岗证,唯有成为父母却是不需要任何机构规范培训的。
为人父母把孩子带到世界上,除了温饱身体健康,更多需要的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健康成长方式。通常,家长都是习惯性沿用父母当年教育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对下一代进行教育。这种复制的教育是否正确科学呢?家长忽视考虑了;在这个曾经的教育理念中,曾经自己的成长是否受到了不理解和遗憾呢?很多家长都忘却了。
怎么样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父母呢?
如今,每个家长都苦恼于孩子成长中带来的种种思想碰撞,青春期孩子,在父母眼中里更是叛逆无常。
世界上,有种好叫做“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家长扛着这面大旗冲向孩子,却遭到孩子的层层狙击,亲子关系如同白日化战争,家庭里无处不在的硝烟弥漫。
中国家庭教育中,通常妈妈是家庭教育主力干将,面对思想日趋成熟、身高马大的孩子,妈妈成日里与焦虑为伴,开始扎堆讨论,都想寻找一些“快狠准”的激素药,来“治愈”家长眼中孩子的各种不良“症状”。
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却又忘了我们曾经的模样。一个刚走过花季、才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福建的李同学向家长说了这一席话:
任何事,从0到1都有个过程
一个人没有被教过,没有学习过,是不可能天生就具备某种能力的。
父母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对父母来说这是新课题、需要学习。对孩子来说,与父母沟通、更好地成长,也是如此,需要学习。有些父母自己都做不好也无法做到的事,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希望孩子好,主角是孩子,只有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才能推动孩子变好
孩子“好”的概念:能够快乐地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
想让孩子参与,需要让孩子拿起把握自己未来的责任心和权利,也意味着父母要学会放权和信心。
想改变孩子,更有效的方法是自己更好地生活来影响孩子。
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没有表达出足够的诚意得到孩子信任,孩子是不会向你打开内心大门。家长需要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一定空间,并让TA试错,孩子才会成长。
家长应该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了解相关教育案例;
一些专家和其他家长的经验分享;
教育孩子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以及一些相关知识的获取。
沟通方法
第一步:建立一个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开端
1.表达出认真想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态度,让孩子给个机会、让孩子相信你们一次,如果怕口头表达不好,可以用写信的形式
2.沟通准则(可提前告知)
A.不打断孩子说话,接受孩子的一切想法,无论多么荒诞、多么“错误”,只有接受才能推动孩子改进。(可能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沟通的第一反应是,遇到一些觉得不对或者无法理解的想法,马上就张嘴打断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不公平,说话的权利都不给孩子怎么能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
B.让孩子对父母提出建议,这是向孩子释放平等的信号
C.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尤其是一些担心和顾虑等不是很好的情绪,这种“示弱”会让孩子觉得你尊重他、把他当大人看了,也是传达爱和亲密关系,能说这么隐私的事表示你对孩子足够的信任
3.沟通内容
A.父母应该勇于承认自己之前不够信任他,现在意识到了,“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为什么不用好父母,这是传达和孩子平等的信号,以及表达自己的诚意,幽默地开始可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所以我们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从不会到会,由0到1的过程。
B.表达想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他的成长他自己才是主角(描绘不同人的未来生活是怎样的,可以拿自己举例,然后再拿身边的朋友举例,不同人之间的生活差异,让孩子意识到重要性,如果想过更好的生活就要从现在开始),父母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对双方都是新课题,但是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父母愿意陪伴他一起成长
C.表达父母愿意给孩子试错的机会,甚至可以鼓励他试错,以及足够的耐心和他一起成长,不会想着要他一步登天
D.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向孩子请教,他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与他沟通
E.就孩子目前的情况双方共同分析,只有了解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不可自己先入为主,强扭的瓜是正不了的
4.向孩子传递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谈的(这是民主谈判的概念)
孩子可以对未来的沟通提要求,父母也可以提要求。孩子可以为自己争取权利,父母负责把控好度,赏罚分明。父母犯错允许孩子提醒和批评,包括受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5.可以一起制定今后这种沟通的流程和频率
孩子自身问题,一定要找孩子沟通才有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行动方案-执行规则(赏罚分明)
情绪问题: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虽然担心但是表示相信孩子一定能度过,解决情绪后才能按以上步骤解决问题
第二步:共同学习
有了问题后,针对问题要如何学习。举例:高三家长通常面临孩子大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参与。
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WHAT )?为什么会有( WHY )?那么针对目前的阶段可以怎么做(HOW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17岁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时,写过一篇《论家庭教育》,发表于1908年9月6日的《竞业旬报》上,其中说道:“看官要晓得,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因为做父亲的,断不能不出外干事,断不能常住在家中,所以这教儿子的事情,便是那做母亲的专责了……现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开办女学堂。”
晚年,他还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跨越过一个多世纪,胡适当年专为培养母亲职责的女学堂的梦想,至今尚未有人去实现。如今家长,尤其是妈妈们愈加重视家庭教育,而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更加迫使家长意图全力去破解,只是苦于没有一个良好的通道和平台获取一些好的方法和建议。
倘若,听听这些刚刚走出青春期的大学生的由衷之言,或许TA们可以给到家长们些启示,触动家长自发地去寻找一条自我学习成长的道路,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提高思想的认知,逐步淘汰自己原本陈旧的思想体系,建立一个紧跟社会节奏、科学的育儿思想机制,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或许有那么一天,家长就能为自己颁发那张合格的父母上岗证了!
-全文完-
(上述李同学的分享完全原话保留,且得到他的同意才和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