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起因是,前一段时间有一则“小学生作文被老师批零分,导致其跳楼”的新闻,让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成长的重点在哪里。对于孩子的成长,内心强大才是一切的基础。
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我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首先父母要做好父母该做的事,再去谈引导孩子,也和书名所表达的理念一样,首先父母应该学会怎么做父母。那什么才是父母该做的事呢?我认为认真的去爱他,尊重他,学习怎样理解他,接受孩子是一个与你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想用好这本书里的方法其实对父母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父母跳出固有思维认真审视教育过程,比如,对于学习和日常养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父母有很强的侦别能力和自省能力。如果父母辨别不出孩子总抱怨完不成作业是因为老师布置的太多了,这个问题是实质是什么,那你就无从下手去解决问题。
对于其他参与者,我认为没有必要要求你的他们完全照你的意愿去做,即使在教育孩子这个看似需要高度统一想法的事件上,我觉得只要把我想做的事做好,这就够了。
孩子的内心力量主要包括:想法、行为、情绪。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孩子的核心观念影响着他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核心信念可以在今后认识中得以修正,但是成年以后再改就难了,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和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书中提到了一个父母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认为自己始终是受害者。受害者心态的形成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作者用一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实验做了说明,所以受害者心态一旦形成很难被打破。作者还是说明,受害者心态可以遗传,父母的心态严重影响孩子心态的发展。这和基因遗传不同,指的是后天性格形成时期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这也是我认为要先做好自己再去教育孩子的原因。心态健康的父母也会无意中传递错误的观念,所以父母要注意受害者心态的传递,主要有一下几种:示范受害者心态,传递失败主义态度;为孩子遭受的创伤感到难过;低估孩子的能力;不忍看孩子犯错。受害者心态导致孩子在处理遇到的问题时走上据理力争或保持沉默两个极端,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该怎样合适的处理遇到的困难。
那怎样避免呢
首先父母要做个好榜样,保持乐观,克制发泄,主动求变,对于不公待遇主动坚决和追求美好事物。
第二,教孩子认识自身力量,帮助孩子关注他能改变的事,不要把精力放在讨论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作业写不完是因为太多,这样偏离实质的问题上,要告诉孩子即使他不能改变世界,至少也可以改变自己,学会审视自己的三问:这种情况下,你想改变什么?有什么事情是你能够改变的?你要用什么态度去做出改变?
第三,区分悲观想法和真实想法。孩子需要认识到,他内心的想法并不是符合事实的。当孩子开始自怨自艾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分析这个想法产生的过程,引导他分清楚哪些是夸大的消极想法。
第三让孩子有玩的时间,有独立的空间。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空间就会疏远管教,就会发生危险,但成长不就是在一次次是错中完成的吗,避免不了磕磕绊绊,那就让孩子在磕磕绊绊中学会成长,过多的成人干涉会让孩子们没有机会自己学习如何协商、共同制定规则和作为一个群体该如何去遵守社会规范,反而使孩子不知道怎么遵守规则,怎么保护自己,因为只要一有争议,他们就会寻求成年人的帮助。成年人要适当示弱,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第四,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力量,成为勇敢奋进的人。有力量创造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