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觉得夕爷的《暗涌》让人压抑得绝望,初听的是faye与黄先生的粤语版。后来惊喜的发现在13年夕爷再填的杨丞琳国语版,接着又在网友的乐评中得知了原来还有一版国语名《愈可乐愈堕落》(由于黄先生被封杀,网上近乎没有此版的信息,反正我没找到),就隐隐约约地觉得一首歌被夕爷两次填国语,之间是否也会有如同歌名一样的“暗涌”?于是找来了三版的词仔细对比起来。(左起1、2是杨版、3faye、4黄)杨版与另外两版在时间隔了十六年。
以前听夕爷的绝大部分歌尤是粤语,就觉得极其惨、极其悲,即似把“梦”分拆为”林”“夕”一般,每每读到听到,有时更有欲捶胸顿足的不快愤泄之感。自然粤版《暗涌》更是将这种情感剥丝抽茧,令人细细想来愈发觉恐怖和抑郁。至于什么情感,抛开网上很多人解出的与“政治”相关的敏感话题,剩下的便是了种种。内心的暗涌除了形容为水面下的流动,在这被博喻为了天空涌起的密云,出于成语密云不雨,代表其中的某些东西的酝酿过程,暂时还未发作。全词借这个意象渲染了起伏不定的心境,将“主角”的无助、压抑的痛苦感受由抽象而形象,简直绝了。
faye版其实黄也翻唱过,不过和《愈可乐愈堕落》国语版一样是四四拍,而faye的则是六八拍,这也是总有人再说觉得黄版更唱出了悲剧主角自述的味道的原因之一吧,但想想,黄他本身确实是“主角”。一开始以为”这口烟“就是烟,但在黄的版本中,却才知道抽的原来是你“头发烧成的过眼云烟”。明明知道“历史在重演”、“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却还是“宁愿快乐到堕落到你胸膛”,至此,也就不信命运,也就没有了天空也没有了天堂。很久了,始终觉得faye和黄的这两版其实是描述这样的情感却戛然而止的,是轮回无休止的。
直到杨版,才落上句号。时隔十六年,也是夕爷参佛的第十个年头了,果然还是“诸象非象、万物由心”一般的“传世之心”来书写的。前者是无休止的提问“难道”、“除非”、“是否”,而今是做出解答“因为”、“没什么”,依然还是以“烟”和“发”,不过却是”灰飞烟灭“了罢。于是终于对这个悲惨的故事或者说是人生,接上结局————“等待浮云飘落成流水”即“不再见面也就不怕面对”,命运从此不用再轮回。结局算是令紧张压抑的心,如血在喉,不吐不快,终一吐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