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点灯群2019 2月17日分享。
突然觉得排到最后来分享,不知道要分享什么了,前面好多老师都分享过刘颖老师的图画书课程学习心得。那么详尽的笔记让我看了特别汗颜,我是最不会做笔记的人。
其实接触图画书,从时间上来说并不算短,但感觉并没有真正走入图画书内心。虽然也断断续续零零散的看了一些相关的理论书。但感觉一直徘徊在门外,不得要领。听了刘颖老师的图画书课程,结合所看的一些书籍,我就说说我对图画书的感悟和理解吧,以及一些思考。
一对图画书的认识。
图画书一词对应的是英文picture book,从这方面来说,它应该是和欧美国家有关。应该是起源于并成熟于西方国家。仅仅从名称上来说,既然叫图画书,图画作为这个概念的一个关键是可见他在图画书构成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看到的,我们都知道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1658年,他出版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带插图的儿童书,这本书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图画书。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的《图画中见到的世界》就是这本书的中国版本。
对于文字格外少的图画书,图画就显得尤为重要。松居直说图画书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特别是幼儿,他们不识字,在我们大人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他们的耳朵在听声音,但他们的关注力却全聚集在图画上。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的读图能力会比我们大人读图能力强。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文字,而孩子关注的是图画。
作为为幼儿创作的一类图书,也许最开始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有插图的故事书。伴随着它的发展和繁荣,图画不仅仅是插图,它承担着更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所说的图画书。
图画书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它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图画书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和二者的构成形式均有很高的要求。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图画书判定的标准是这样说的,“把图画只是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和说明,或是为了加上图画让孩子看了高兴,这类的书都不能称之为图画书。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画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个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他提出来的那个公式:图×文=图画书。
它是以简炼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这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不过也有许多的是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当然同样可以让成人看的不亦乐乎,越看越想看,其中的许多含义对我们成人同样有启发的作用。
图画书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我真的是比较好奇,是先有文字再配图呢?还是有了图画配文字呢?
日本图画书研究者鸟越信说图画书的图文关系有三种类型。文章先导型,绘画先导型,同时进行型。比如说小狐狸买手套,先有了这个有名的故事,然后才把它做成了图画书。这应该是文章先导型。
这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同时进行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典图画书,有很多是搭档,还有一些是图文一人。在以前我很少关注作者,除了很有名的,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一定是要关注的到的。
但不管怎么说,图画书都绕不开图画和文字,还有就是图文所构成的叙事。
图画书也有人称绘本。“绘本”这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则是源自日文。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国内的绘本目前仅为起始阶段。对于绘本并没有一个特别严格与统一的理论概念。
图画书与绘本亦常常被混用。
我个人更愿意说绘本。主要是我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是说的绘本。
二图画书的解读
不管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使用图画书,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对图画书的解读。
1是图画书的叙事方式。
从封面到环衬到扉页正文等等。
2.重要的是图画。细节就不用说了,除此之外还有它的色彩,线条,构图,使用的画图方式等。我不是学美术的,我最多能看出来一些地方的不一样,冷暖色调,其他我真的看不出来,比如说是选用水彩画还是油画?蜡笔画?还是布贴画?是不是也跟他所要表达的题有关联性呢?还有它的构图方式,是远景还是近景呢?还是突出细节呢,是俯视,还是仰视呢?与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说能够理解图画的含义,它比理解文字更生动,更直接。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不能忽视图画书的文字作者和绘画作者。
比如说文字作者,他的学习经历,家庭背景,他创作的相关作品等,绘画作者的画风等等。
比如说绘本迟到大王。图文是约翰,柏林罕,其实他很多绘本都是以儿童本位的立场来创作,是因为他是在奉行自由教育的夏山学校度过的童年。也就能解释,我看这本迟到大王的时候怎么看怎么觉得老师是个反面形象呢。
三课堂教学
这块儿更多的是我的一个想法吧。
1.教学中的运用。除了刘颖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范例之外,还有哪些模式呢?
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会怎么运用呢?是作为课文的补充还是作为读写训练呢?或者是德育教育呢?
2.怎么把它更好的适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呢?
3.群书阅读。这里面一方面是怎么样进行主题的阅读,另外一方面是进行同作者的作品。
4.网络授课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