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理财训练营,其中有一期的作业是让你整理2018年自己最无法控制的消费,300多个学员,其中80%的作业里都说最无法控制的是各种买书和买课,有的学员光是买书就花了上万块钱,真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知识焦虑”是我们普遍的问题,很多人以为拥有一本书就拥有了知识,但书不等同于知识,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
一、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
我们读书有两种目的,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为了获得资讯而读书,通过我们的聪明才智和以往经验,很容易就融汇贯通,对于这类知识,我们的要求是了解而不是内化。所以这里说的高效读书,是指在想要求得理解时,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识。
读书就像课堂上课,什么样的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积极参与,跟老师互动的学生。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课堂上老师在授课,台下一片静悄悄,你觉得是学生听得太入神,还是睡着了?
阅读一本书,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作者懂的要比读者多,不然读者也不会去看这本书。所以你要带着问题去读书,也要对作者提出问题,在沟通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具体要怎么做?
想要在一篇文章里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贪多不全。前面我们对读书目标做了分类,这里我们在对读书内容做一个界定。基于“知识焦虑”这个问题,我们这里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功利性性读书这一块,也就是我们读书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这里指的是致用类图书。
如何高效的学习致用类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四个阅读层次:
1.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要求你能认字,理解句子的意思,既然你能看现在这篇文章,说明这个层次你是达到了的。
2.检视阅读:这本书在谈什么? 这本书的架构如何? 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也就是让你在学习前先大致浏览下全书,做出初步判断,这本书能解决你的问题吗?如果不能,到这一步就应该放下了。很多人读书低效就是因为不管是什么书,拿到手就开始认真读,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3.分析阅读: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是基于书籍本身。
4.主题阅读,也叫比较阅读(阅读的最终目标): 对相同主题不同书籍之间的阅读,构建知识体系。
第一个阅读层次在这里就不用讲了,我们直接讲第二阅读层次,如何检视阅读?
1.有系统的粗读或略读,通过书名页/目录页/索引/出版者介绍/东翻翻西翻翻,寻找主要论点信号。
2.粗浅的阅读。先把书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直接放过,留到第二次阅读再看是否有必要解决。
检视阅读层面,你只要知道这本书是讲关于什么的,是不是一本有价值的书即可。
接下来,讲一下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
首先,你要区分这本书是关于什么主题的。其次,你要用最简短的话重述书里的内容,只有能说出来才证明你理解了。然后,列出架构,理清书本逻辑。最后,找到作者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类似前面的检视阅读阶段。
第二个阶段:诠释这本书。
我们要圈出这本书的关键字,通过关键字句找到作者的中心观点。找到作者是什么证明他的观点的,确定作者解决的问题和没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要求我们对书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了解作者的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个阶段:评论这本书。
前面我们已经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了,在这里,我们必须确认自己真正做到了前面两个阶段,真的读懂了这本书,才能下结论。
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部分有道理还是全部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完成这三个阶段,我们才是真正把这本书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真正拥有了这本书。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高效阅读这本书,把这本书变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但有的小伙伴可能有更深层次的需求,比如构建知识体系。那就上升到了第四个阅读层面:主题阅读。
前面说到了,主题阅读,就是比较阅读,是同主题不同书籍之间的对比。
主题阅读有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阅读本身。
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你要先确定自己的主题,查询相关资料列出与主题相关的书目清单。
第二个阶段:阅读本身。
从准备阶段所有的书籍中,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列出所有作者的观点,找到共通之处,并构建主次议题,整理作者的不同意见,分析并讨论。
三、读书的目的
知识付费是为了更高效的筛选信息,进行知识转化。知识焦虑是因为我们太过浮躁,坐拥宝山却不知道从何下手。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知道可以怎样对手头上的书籍进行整理,沉下心来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