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回来后大概一个月都呆在办公室画图,期间单位要求读两本书并提交读后感,一本是老板们听了名字都会喜欢上的《没有任何借口》,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影响着我的工作态度,自己属于那种话不多又不会溜须拍马,只知埋头苦干,一般老板不会喜欢,但有什么坑需要填的时候总会想起我。另一本书不记得名字了。
师傅平时很少在办公室,有一天下午突然过来说第二天带我去嘉兴出差,第二天一大早到办公室等他,等了半天他来电话说那边急着有事他自己过去了,下次有机会再带我去。
我们的办公室在HX设计院隔壁的光辉岁月公寓,宿舍就在南边的和平小区。每天最开心的时候是每天下午和宿舍一帮同事去南门外面的一家炒菜馆吃饭,大家围坐在一起后老板娘一点人头每人先来一瓶西湖啤酒,经常吃的几个菜不用说老板娘都记得了。吃炒螺丝的技术后来已经练的炉火纯青——不用牙签一吸溜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螺丝肉。
一块来的三哥被他师傅带去台州出差了,难得见上一面。和办公室里比我早来两个月的根和珍珍会交流工作上的事,当然还有每天早上谁来的早帮忙打卡。根是萧山人,后来去了魔都自己当老板搞装修去了,珍珍是温州苍南龙港的,一个每年天气预报都会播报几次台风登陆的地方,后来回西安也没在联系过了。师傅很少能见到,也没给我安排什么工作,所以整天在办公室也没有什么事情,一天同事WH突然过来叫我跟他去绍兴,当时没多想就跟他去了。WH比我年长几岁,只知道他老家甘肃的,也算半个老乡了吧。后来想想我们俩都犯了个错误,他没跟领导说带我去,我没跟领导说我跟他去出差。我想领导后来肯定批评他了吧,他又不是“八大常委”,只能内心深表感激了。良师益友吧,这个词比较准确。到现在一直还经常联系,说到这里要吐槽下他的普通话了,语速比较快而且还有些鼻音吧,经常听不清楚他讲什么,他在杭州差不多二十年了吧,到现在口音基本没变。
再后来跟WH还去过几次绍兴,还跟其他同事也去过几次,那时候都是做农市话,算是抓住了电缆的尾巴吧。刚感觉自己差不多能独立搞点简单的电缆设计了,又被派去宁波做市话优化项目,去了项目组看见几个“齐达内”一样的前辈,就知道这事情不好干呀。刚开始在市区公司宿舍住了一个星期,认识了后来在陕西YD设计院的老申头。一周后又被派去北仑区,但是上班还要去市区公司上班,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去赶公交车,北仑到市区有三四十公里,赶八点要到公司,下午六点下班,回去北仑宿舍就八九点了。透过北仑的宿舍窗户就能看到不远处的“黄海”,被子每天晒每天都是潮湿的。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半月吧,把交给我的四个交接区市话优化改造项目做完提交并一次性会审通过了,那个时候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巅峰——电缆的项目没有我搞不了的。搞完了市区的项目我就算正式被安排常驻北仑了,在北仑第一次登上了自然岛屿——大榭岛。
住的附近有一家泾阳老乡开的饭店,老板说他的辣椒都是从老家带过去的,难怪这么好吃!
海边的冬天阴冷潮湿,领导不在的时候我和同屋的伙计每人裹个被子坐在床边爬桌上画图。有次他问我个东西,我把鼠标放电脑上爬过去看,结果。。。屏碎了,赶紧跑去电脑城想着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跑了几家,换一块一样的屏要1800块,那时候一个月工资加补贴一个月才1300。没有换就回去了,回来情况给领导一说,赔一块一样的屏幕,咬咬牙去换了个屏,心里想着什么鸟公司,过了年就不来了。很快就快过年了,然后我就真的过了年没有去浙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