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142】雍也篇第二十四则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二十四则。


1、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齐国一变可以同于鲁,鲁国一变便可同于道了。”

齐有太公之余风,管仲兴霸业,其俗急功利,其民喜夸诈。鲁有周公、伯禽之教,其民崇礼尚信,庶几仁厚近道。道,指王道。孔子对当时诸侯,独取齐、鲁两国,言其政俗有美恶,故为变有难易。当时齐强鲁弱,而孔子则谓齐变始能至鲁,鲁变易于至道。惜孔子终不能试,遂无人能变此两邦。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齐国只要一改善,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教化水平;鲁国只要一改善,就可以达到周初的王道理想。”

周初封姜太公于齐国。春秋初期,齐桓公为五霸之首,而教化水平则有待改善。

周初封周公于鲁国,鲁国以重视教化闻名于各诸侯国。“道”即周初的王道思想。本章所论于当时的背景有关,意在指出教化的改善要循序渐进,最后的目标则是道——王道。

姜太公时代的齐国,其政策是放任百姓发展,齐国百姓还沿袭商朝以前的习惯,和周朝的人文教化相距较远,所以孔子才会这么说。事实上,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教化虽然有待改善,但武力很强盛。鲁国的武力不行,但教化很好。

重视教化,军备就可能不够,这是古代国家立国的一个特点。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从齐国的治国方法到鲁国的治国方法,再到先王之道,是一个逐渐进阶的过程。当孔子之时,根据朱子的注解,齐国是“急功利,喜夸诈”,鲁国则“重礼教,崇信义”;齐国是霸权之政,鲁国则还有周代遗留的风气。如果齐国改变一下它的治理方式,那么可以变成鲁国的仁政,而鲁国再改进一下,就可以真正恢复到先王之道了。这种推崇周代礼教信义的仁政的观点,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态度。只是在那个时期,纯以国力强弱为标准,全不看方式与手段。所以在大多人眼中,恐怕还是更推崇齐国的强权作风。

4、弘丹学习心得

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觉得鲁国比齐国更接近王道。从钱穆先生和傅佩荣先生的注解可以看出,齐国的兵力比鲁国要好,齐桓公为五霸之首。但齐国的民风不如鲁国好:管仲兴霸业,其俗急功利,其民喜夸诈。鲁有周公、伯禽之教,其民崇礼尚信,庶几仁厚近道。

从这句话,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孔子不被重用,对于春秋时期的国君来说,兴霸业是首要任务,兴霸业了才能和其他国家制衡,而兴霸业就需要军备。军备与教化相比,国君肯定先选择军备。军备的作用是里立竿见影的,而教化的作用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示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在战乱时期,儒家思想发挥作用有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世渊源 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姓家的女儿野合...
    chenge微博谈阅读 2,275评论 0 16
  •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讲:“如果齐国改革,则和鲁国一样。如果鲁国改革,则可以入王道了。”...
    哈皮波阅读 622评论 0 0
  • 大豆的第七个儿童节,六一的演出也在上午11:30分完美的落幕了。我的大公主真的是长大了。因为今年有了二公...
    璃萱阅读 213评论 0 0
  • Downloaded google-chrome-stable rpm -ivh google-chrome-st...
    chaofeng阅读 662评论 0 1
  • 没错,标题就是想吸引你们点进来。你们是不是想看到这样画面: 或者想到了紫霞仙子对至尊宝的经典眨眼: 还是你们老公那...
    放慢脚步阅读 1,13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