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徐远教授写的。阐述了他对于中国房子的看法。这本书很直接的回答了五个关于房价普通而尖锐的问题,观点很鲜明,站位很明确。对于读者而言,很开脑洞。
第一, 中国房价有泡沫吗?
中国的房价没有泡沫。作者认为,自1998年以来,中国的房价上涨是符合全球范围内房价上涨的一般规律的,韩国、巴西、马来西亚、南非等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房价上涨速度并不比我们慢。其次,作者认为我国房价还有很大的上涨潜力。并且,我国房价调控,并不是调控房价的水平,而是房价过快的增速。所以,作者认为我国的房价属于正常水平,并不存在泡沫。
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从纵向来看,是由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结果,作者认为,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城市居民要改善住房条件,农村居民要进城,中小城市的居民要往大城市迁移,还有很多人要买多套房,买改善房,完全符合经济规律;从横向来看,中国的房价和国际同类城市的房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谈不上泡沫。
第二,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觉得房价高呢?
现在普通小两口要在北上广深买一套房,往往要倾注两家人两辈人共同的力量,所有人都觉得房子太贵。首先,这里要提一个房价收入比的问题,来自网上的一组数据,2017年深圳的房价收入比为39.64,排名第一,三亚28.16,排名第二,上海27.98,排名第三,北京25.7排名第四。以上数据,家庭人数是按3个计算,也就是说北京的一家三口人,要不吃不喝25.7年,才能买一套房子。所以,房价实在是太贵。
作者认为,以上关于大家对“房价收入比”的计算错误的。买房子就像是买股票,是看中的未来的价值,你觉得房子这支股票未来会盈利,所以,现在才买它。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是对未来收入的反映。所以,房价收入比中的“收入”,应该指“未来的中高收入”,而之所有为“中高收入”,是因为按照纽约、东京、香港等达城市的发展进程,未来超过一半的人都是租房的。所以,按北京为例,按目前月收入2万左右的人计算,按每年8%的增速,10年后的年收入就是52万元,夫妻两的年收入就是104万,现在在北京买一套小三居的平均价格是700万,计算下来,房价收入比只有7倍多,因此,房价并不贵。其实简单的说,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速,你的收入是在增长的,所以,房价收入比的分母会越来越大,那么,房价收入比并没有那么大。所以,这样来看,中国现在的房子并不贵。再过10年,回头来看现在的房价,也会觉得很便宜。
第三, 哪种投资更能改善你的财务状况
在中国,前20年,除了买房,几乎找不到让人放心的投资。作者认为,现在,改善性购房依然可以改善财务状况,因为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只有美国的1/7,只相当于日本1970年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基数这“三大红利”依旧还存在。所以,房价上涨潜力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针对改善性购房,作者建议第一,要尽量少付首付,第二,多用贷款,最好贷款期限越长越好,第三,尽量选择公积金贷款。很简单,通货膨胀会使钱越来越不值钱,10年后还100万,其实只相当于现在的50万元。
第四, 哪些城市的房地产可以投资?
买房挑选城市的8大要素,前4项为“常见的已知要素”,后4项为“不常见的关键要素”
(1) 城市规模(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或者人口总量为衡量标准)
(2) 人口流入
(3) 人均收入(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为参考)
(4) 土地供应情况
(5) 儿童数量增速(学龄儿童的数量增速)
(6) 上市公司数量(可参考A股一年内IPO数量)
(7) 财政收入
(8) 服务业占比
第五, 租房比买房便宜吗?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租房比买房贵多了,因为房租的增速永远都是水涨船高,2010年的时候,在西城二环外租一套大三居,价格是5千左右,现在这样一套房子,月租金已涨到了1.5万。
根据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的房租每年的涨幅都在6%以上,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假如租一个小房子,售价432万,月租金6000元,年租金为7.2万元,租售比达到60倍。在这样的情况下,租房划算还是买房划算呢?
以租为例,假如每年租金上涨6%,30年租房,共需支付租金569万元。但即使这样,付完这569万元,你还是没有房子,还得继续租房。
如果是买房,如果你凑够30%的首付,并用公积金贷款买了这套房,30年还清,连本带息一共需要支付603万元,比30年的租金总额仅仅多了34万元。但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你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贷款已经还清,房子成了净资产。粗略计算,这时候这套房子已经价值千万元了(随着通货膨胀率就会涨到上千万级别)。
所以,租房和买房的差别,至少是千万级别的差距。
所以,作者一直在强调,城里的房子,像月光一样珍贵。中国经济就像快速前进的列车,一个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节节车厢,买房就像是买票上车,买不起豪华卧铺,不妨先买张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