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少年、青春期,咱们总能想到一些标签,比如说叛逆、自我、爱冒险等等。为什么人到了青少年的时期,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其实和大脑发育有关。
《创造自己》这本书,就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很多青春期的特殊表现。
这本书的作者,萨拉·杰恩·布莱克摩尔,是研究青少年神经科学的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教授。《创造自己》这本书,就是她对青少年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
了解完了这本书的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会分两个部分,来讲讲这本《创造自己》。
第一部分说的是,青春期是人类的普遍现象。第二部分咱们来说,人在青春期大脑有什么特点。
| 青春期是人类的普遍现象
先来看第一部分,青春期在人类里是一个普遍现象,除了人类,甚至是在动物身上,都会出现青春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看一个例子。你肯定知道,青春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冒险,那这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吗?是有的,美国科学家对全球11个国家的5000多人做了实验,这些人都在10岁到30岁之间。结果发现,各个国家14岁到21岁之间的青少年,最愿意冒险。
也有人认为,青春期可能是现代人才有的,但实际上,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关于青春期的描述。比方说公元前400多年,苏格拉底就说过这么一段话:“现在的孩子,喜欢奢侈浪费。他们没有礼貌,还不尊重长辈,不肯埋头做事,就喜欢闲聊。”
所以你看,虽然几千年前,人们还没有青春期这个概念,但那时候的青少年,已经有了现在说的青春期的一些特征。
前面咱们说了青春期是人类的普遍现象,其实,不仅是人,很多动物也会经历青春期。比方说科学家在老鼠和袋熊身上,都发现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的袋熊小时候非常温顺可爱,但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性情大变,开始具有攻击性,甚至还会咬人。
好,说完了青春期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咱们来说说,青春期人的大脑有什么特点。
作者对青少年大脑的结构,做了大量的分析,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 为什么青春期爱冒险
第一个结论是:为什么人在青春期爱冒险?这是因为,大脑里有两个区域的活跃程度,在青春期是有明显变化的。
一个是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这个部位跟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关。在青春期,前额叶皮层的活跃程度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在青春期,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会下降。
另一个区域,叫伏隔核,埋伏的伏,隔绝的隔,核心的核。伏隔核对奖励特别敏感,在青春期,伏隔核的活跃程度是上升的。也就是说,在青春期,人对奖励会特别敏感,会特别愿意冒险获得奖励。
这两个因素综合起来看,一方面自我控制的程度下降,另一方面对奖励产生的刺激更加敏感,所以青春期的人,就特别喜欢冒险,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去换取更多的奖励。
| 青春期大脑更具可塑性
好,说完了为什么人在青春期爱冒险,咱们再来说作者的第二个结论。作者认为,青春期的大脑,更具有可塑性。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大脑前额叶皮层里的灰质有关,灰色的灰,素质的质。
作者发现,4岁到22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前额叶皮层里灰质的总量,是先变多再变少的,青春期十几岁的时候,灰质最多。这和大脑的可塑性有什么关系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前额叶皮层里的灰质,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枝,到了青春期,这棵树的树枝,会长到极限,每个方向的树枝都有。这时候,这棵树就需要修剪树枝了。对应的,青春期再往后发展,大脑里的灰质就会减少,灰质减少的过程,就像是修剪树木一样,可以修剪出各种造型,所以说,青春期的大脑,可塑性是最强的。
在修剪树枝,也就是灰质减少的过程里,那些能够帮人适应环境的、有价值的灰质,就会留下来;而那些用不上的灰质,就会被剪掉。一个人的青春期,是在良好的环境里度过,还是在暴力低俗的环境里度过,他被剪掉的灰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青春期,环境对大脑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分析了很多其他的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证明,在青春期,人的大脑在各个区域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很多青春期独有的特点,比方说为什么青少年更关注自我,更不太容易去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这也跟青春期大脑的变化有关。
最后提醒一点,跟你分享这些科学解释,并不是给你找借口,说自己青春期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怪大脑。而是希望你在了解了青春期大脑的特点以后,你能对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也希望你能把握好这样一段塑造大脑的黄金时期,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一路上有欢乐和悲伤,有冷暖和风霜;有懂得和迷茫;有无助和彷徨;有收获和失望。
人生,又是一条短暂的路。匆忙中来不及思考和回望,却在跌跌撞撞中走过了前半生的时光。
如三毛所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所以余生很贵,别再浪费!
时光匆匆,岁月无声。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曾经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关爱的亲人,在猝不及防中已经越来越少,这是我们无能为力阻挡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路减法的过程。不要以为来日方长,也许一个转身,就天涯海角,关爱亲人就从此刻开始吧!
人生从没有最晚的开始,只有等待中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才会快乐。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而身边的朋友来来往往,最终能有几个真朋友陪在你的左右?
在忙碌的生活里,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因为成长、工作和三观的差异,而越来越疏远和陌生。
如果有留下来、患难与共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走在前半生的路上,谁不曾拥有多情浪漫和缠绵?
而经过岁月的打磨后,无论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都会在朝夕相处中,走向亲情的平淡。
在余生的路上,不要因为容颜老去,就忽略彼此。而要多多关爱、多多包容、多多理解,相濡以沫、快乐幸福地度过安稳的余生。“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寂静无眠的夜晚,我常常会辗转反侧、冥思苦想。
小时候那么渴望快点长大,如今长大了,为何却“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呢?”
原来是我们在前半生追求梦想的路上,走的太急,无意中丢失了最初的纯真和快乐。
所以余生要放慢脚步,简单生活;心态平和,淡看得失,日子才会风轻云淡。
周国平说:
“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遇见走不通的路、想不开的事、看不惯的人时,就要学会转弯;不要再坚持了;不要再固执了。
余生好好爱自己,过自己想要的日子,才是硬道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到了玩不起的年纪。
凡事都要小心翼翼,尤其健康是一种责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对自己、家人、爱人和儿女的负责。
世事繁杂,我们无力改变的现实,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无法面对的事实,唯有学会忍耐。
即使人生有缺憾,也不会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相信美好,终会遇见美好!
余生,我们要带上自己的阳光。因为有阳光的照耀,心中就会明亮。
路上就会有光芒,就会有温暖;就会减少一份忧伤,增添一份希望、坚强和快乐。
在无常的生活里,我们要在无法回避的失意中,尽量地寻找快乐和满足。
因为快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而知足常乐,就会拥有幸福。
杨绛先生说:
“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人生苦短,只有历经世事才会明白。我们要活在当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前半生要拿得起,后半生要放得下。远离负累和烦恼,生命才会更加完美。
“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走过前半生的酸甜苦辣,幸运的是我们依然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那么请珍惜有限的时间和宝贵的余生吧!
余生很贵,请别浪费。珍爱自己,珍爱身边的一切吧!
如果每天能够从容、真实、快乐地度过,就是不负自己,不负余生!
面对一件新发明出来的工具,往往是一部分人觉得,坏了,我的工作要被替代了。
另一部分人觉得,那是他们的事,我只是觉得更方便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分别。
真相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把这个工具纳入进来,重新考虑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
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都因为使用微信变得更方便了,似乎受损失的只是移动运营商。其实呢?
第一,这些年移动运营商并没有死,他们靠收流量费活得也不错啊。
第二,当每个人都开始用微信之后,如果你同时并行处理很多信息的能力不强,你和那种善于同时和很多人协作,处理复杂关系的人相比,你的竞争力实际上是在下降的。
所以你看,一项工具从来不是简单地造福了谁,祸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