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大剧院

在距离我家老屋不远的前门有个大剧院,名叫关山大剧院,这家剧院自打我儿时就常来一些秦腔剧团,但凡街上有戏报张贴,不管是白天或晚上演出,总少不了有乡下来的老老少少戏迷去看戏。戏院里少不了一些买卖人摆摊,卖醪糟、卖油糕、卖羊蹄等,我小时跟着父母亲去看戏,总是嘴馋的想去喝醪糟,大概是戏院里的醪糟卖家用小勺放的白糖多。因为爱喝醪糟的缘故,戏院就成了我童年最爱去的地方。

至于戏院里每场演出,我家老厦子房下就能完全听到,犹如在广播里听秦之声,相对不爱戏的人来说就少了一份清静。在那个年代,村里电视很少,大剧院里秦腔文武场面一旦拉开,关山城几乎是万人空巷!巡演方有时考虑到维持秩序多数要联系来当地的民兵,用意起震慑人的作用,生怕有人起哄或拥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观众去关山剧院看戏,历来讲究要入座看戏。戏台下的座位是各分两极的,男女看戏各坐一边,方位的划分是男左女右。若在看戏时,有个别的男人拥挤到了女人窝里的话,必遭谴责。看戏是要自觉归位的,不过,看戏人的素质各有高低,每次,有名把式粉墨登台的话,也有高一头、大一膀的人去舞台跟前瞅名角,往往就会给观众一个背影,时间一久,沉不住气的民兵就去纠正,用竹竿去敲打不长眼色的看客。久而久之,那些严管舞台下纪律的民兵就被人们熟记上口,我小时候,就常听人提到如白世刚、王黑牛、乔春学等人。农村人管他们叫:“二杆子”,其实,是说他们在维持舞台秩序时冷酷无情,看戏的人群中的“闲人”见后必会畏惧三分。

关山人看戏最热闹的是看《三滴血》,那次,看戏人爆满,戏院子检票处的照壁被人拥挤倒塌。真是台上有戏,台下也有戏呀!孩童们为了凑热闹看个花脸戏,学会了通身的本领,剧院东边的空园子有颗老榆树皮被孩子上上下下溜得光滑如冰。园子和大剧院相隔的土墙也成了顽童们的“天下”,也有个别逃票的成人在这个墙头儿将就地过把戏瘾。有时乡下的一些老实巴交的人一边坐在墙头看戏,一边用手去逮衣袖里的虱子和跳蚤。舞台下的漂亮姑娘或英俊小伙瞧见这幕必要翻个白眼,或吐个舌头,歧视乡巴佬在此大煞风景。

大剧院所处的位置在我们村,可能是这个理由吧,凡来此演出的秦腔剧团必要给当地的村民送上几张戏票。距离戏院较近的农户有时村上会给家里派住演员。我家的老厦子房那时因为条件较好,往往会派住一些把式演员。如临潼剧团的审水琴就在我家的老厦子房住过。那时我把审水琴称呼为“戏姨”,她也乐意我这样称呼她。我记忆中在看戏的年月里,乡下人为图看戏方便,他们嫁女愿意嫁到关山城,最愿意嫁女嫁到关山城西街,不信,赶集听到老婆姨说:“走,我去女那看戏去”,足以印证看戏的重要了。如今,秦腔不再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部了,大剧院秦腔戏越来越少,甚至彻底的没有了。昔日热热闹闹的大剧院,我儿时玩耍的乐园,常见生旦净丑的舞台,曾经万人拥挤的大剧院只能是一段回忆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1月19日下午,陕西戏曲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陕西大十戏曲事件揭晓新闻发布会在曲江亮宝楼召开。此次...
    范文先生阅读 1,294评论 3 7
  • 落户西安,晚上出去散步,远远地听见了唱秦腔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枣园的自建乐班在唱秦腔,他们唱得有板有眼,...
    一片花田阅读 458评论 2 6
  • 引子 ·韩寒VS郭敬明 少年成名、作家、新锐导演? 这种现象的背后,体现出电影事业受到各个领域优秀人才的关注和支持...
    Wangyy是小傻子阅读 1,545评论 0 6
  • 常常有朋友出于好心“介绍生意”或“帮人询问”而加了其他人微信,但最后发现对方的情况与朋友说的差距很远。 前两天有人...
    综上所澍阅读 1,040评论 4 11
  • 八、梦成 有个梦想, 是天下所有孩子 都大喊着 要成为大人。 对这一切的决心, 岁月静静笑着, 敦促曲折的年轮 默...
    石莨阅读 1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