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久没写文字了,一方面是精力有限,一方面是“懒”,懒就是心里耍赖,赖就过去了。但遇到这个病人,我不想赖了,因为他不是一个病人是一类的病人。就因为一个普通的感冒,看中医还看惨了。
她是我门诊的一位老病人,让人印象深刻,每次来看病都非常客气,慈祥,眼里都是带着微细,嘴里常挂着“给你添麻烦了”,“又来麻烦你了”。这位老皮奶奶的让人印象深刻,看一次病就记住她了。
一方面,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客气的病人,另一方面,她总给人亲切的感觉,让我想起我的奶奶。再有她的姓氏也很少见。姓“皮”,顽皮的皮,皮包的皮。怪我没文化,少见多怪。还下意识的想到了“布拉德·皮特”,那个帅帅的美国明星。
皮奶奶,身形干瘦,头发几乎白了。
信佛,多年吃素,也许是常年吃素,营养不大够,体检有贫血,蛋白质偏低。经常头晕乏力、怕冷来找我调理。她说吃豆子多了现在还有点痛风,想一起调一下。考虑到她的体质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我给他用的十全大补汤,金匮肾气汤这类交替给她调。一个月吃那么一两个星期中药。慢慢的头晕乏力,关节痛都消失了。
半个月前,因为突然降温感冒,身体不舒服,不想跑那么远,就近的社区医院找了一个中医看。开了小柴胡、抗病毒、蛇胆川贝这类的中成药,吃了三天,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心悸,咳嗽厉害。再去复诊,医生又开了中药,吃了咳嗽又加重,不停的吐白色泡沫痰,咳嗽不停,夜都不能睡觉,同时,心慌心悸厉害。
这样折腾了一个星期,实在太难受了,才来找我。我以看舌头,舌淡苔白,再摸脉,脉浮缓无力。
这分明是体虚外感,是寒偏重,按风热来治,肯定会加重了。还用了穴位贴敷,按摩这类,简直是瞎整。
好脾气的我,有一点生气了。一个80岁的老人家,平时又体虚,这一折腾,老人家肯定难受。
皮奶奶吃了这些药心悸厉害。这分明就是寒凉药伤了心阳,寒症当热病来治,咳嗽不加重才怪。
方向完全相反了,南辕北辙。
接下来,我用了一个星期把她的情况慢慢扭转过来,用了小青龙汤加减
我想起咱们老祖宗的一句话,“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说的是有病不去治,就相当于得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
很尴尬,我们一边提倡中医,普及中医,但是目前中医行业的水平令人堪忧,老百姓去看了中医又得不到正确的医治。这样日子久了,中医自然失去信任。
其实,看好感冒本来就是中医的基本要求,中医的本分。但是中医研究生毕业很多都不会治感冒,一些社区中医沦又为开药机器。基本的寒热不辨,阴阳不分。
目前看中医就只能高价去找那些“名老中医了”,关键名老又不全是“有效”,真是很无奈。
大家想学中医,想看中医,找不到门径,找不到好中医。同行本不应该相轻,但是,很无奈。这个案例也鞭策和告戒自己,不要做“那样的中医”。临床复杂多变,我们并不能每次都辨证准确,用方精准,但是基本底线,基本的要求还是要尽量做到,这样不至于害了人。
我有点生气,按耐不住要写下来,因为这样的案例不是极个别,是一类的病人。感冒去看中医,中医们一看到咽喉痛就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于是,我就遇到好几个皮奶奶这样的病人。吃了中药不仅没好还增加其他的病症或者遗留其他的病症。
银翘散/桑菊饮其实是很好的方子,温病派也不是不好,只是现代人学中医没能很好的继承罢了。其实,现代人的思维都这样,或者现代中医受西医影响太深,咽喉痛就是炎症,就要消炎,吃抗生素打点滴。中药就要清热解毒。
于是,越来越多的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医生们把急性病治成了慢性病,还说这个病不能好的,只能控制。
最近,一个慢性反复咳嗽中年大叔,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嗽,遇冷加重。吃了两周中药既然好了。他本人很意外,自然也增加了我对中医中药的信心,尤其是伤寒论的经方。当然,慢性病的因素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好彩,都那么好治。
中医好,并不代表你看的中医好。针灸能治病,但并不代表给你做针灸的医生能治病。
看中医,进入了一个看人的时代,看缘分的时代。哀呼?